在要不要當(dāng)全職媽媽的道路上,我們都曾經(jīng)猶豫不決

2016-4-13 11:45 原創(chuàng)

我有個閨蜜,大家都叫她“小U” 

自從有了娃以后,她的昵稱升級為了“小U媽”,不過我依然叫她小U

小U跟我說起過,她曾經(jīng)有3次腦子里冒出過“是否要辭職回家當(dāng)個全職媽媽”

第一次,是在她剛結(jié)束產(chǎn)假回歸工作崗位的時候。那個時候她覺得沒有信心既要上班又要帶好娃、還要顧及好家庭瑣事。

第二次,是在她家娃18個月的時候。那個時候她覺得努力工作沒有得到家人的理解,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多問題。

第三次,是在她家娃3歲的時候。那個時候她覺得既然自己付出的努力與收獲無法成正比,累得夠嗆還得不到理解。與其這樣,不如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投入到家庭中。

你一定會問我:那么最后小U辭職了嗎?

很遺憾,她沒有。

小U說:不是誰都有條件當(dāng)全職媽媽的。

我很好奇她從何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因為據(jù)我所知,小U家經(jīng)濟條件還是不錯的,她也沒有很大的物質(zhì)追求、沒有什么社交活動支出、沒有請保姆,也沒有到孩子教育花大錢的時候。

小U極少跟我談起她家里的事情,即便我們是骨灰級的閨蜜。但是聊到全職媽媽的話題時,她很反常地跟我滔滔不絕:

最終沒有當(dāng)全職媽媽,首先是自己不甘心。

我覺得自己還能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揮發(fā)揮余熱,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雖然這連一份事業(yè)都算不上。從小我的父母把我辛苦培養(yǎng)長大、希望把我培養(yǎng)成一個有才的女子??梢援?dāng)全職太太,但絕不能當(dāng)全職保姆。

其次,對自己要求太高。

在一個被期望是完美女人的環(huán)境中生活,我覺得自己向很多事情妥協(xié),慢慢地妥協(xié)變成接納,變成我自己的一部分。好在,我沒有失去自己的初心,所以我一直在平衡。因為我始終相信,經(jīng)濟地位決定家庭地位。哪怕你把孩子帶得再好,當(dāng)你連吃一頓飯都要伸手問家里人要錢的時候,無形中與你的丈夫就在拉開距離。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除了靠自己只能靠自己。

——我覺得最后這句話顯然是小U的無奈和氣話。小U從小就比較特別,很多人覺得她孤芳自賞,但是也有很多人很欣賞她啊!其實我覺得她不應(yīng)該懷疑自己,哪個父母不是學(xué)著當(dāng)好父母的呢。畢竟有了家庭的人跟單身的人活法不可能一樣。

全職媽媽只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工作,而且這份工作沒收入而已。

“你去試試自己買洗燒、洗曬收拾、照顧老帶好小,還不能變老變丑變無知、最好還能給你的另一半事業(yè)上予以支持;另外,你自己最好不要生病、社交圈子高大上,即使不上班也能有自己小小的經(jīng)濟收入來源。”

——小U,你活得太累了,想得簡單一些就好。

你想得太多,你活得太認(rèn)真。周圍的人并不一定覺得你好。

你愛誰、你和誰在一起,你就是誰、你就會變成誰。我們并非因為遷就而改變自己,而是在婚姻中彼此靠攏、在家庭環(huán)境影響下成長。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父母都是節(jié)衣縮食供我們讀書、上興趣班,好衣服自己不舍得買、好東西自己不舍得吃。

“省”是80-85后一代工薪階層父母常見的理財絕招,然而我們這一代不被看好的80-85后當(dāng)上父母后,追求的東西多了、誘惑多了、壓力多了,所以光靠“省”沒辦法滿足了。

別人家的孩子穿名牌、讀早教、上名校、住大房子、開好車子、旅游出國……我們家也要有。比來比去總是別人家的媽媽有本事、別人家的孩子聽話、別人家的爸爸有錢。所以漸漸變成這樣一種家庭組合:忙碌的爸爸、焦慮的媽媽、失控的孩子。

然后媽媽們開始抱怨:現(xiàn)在的教育,就是逼著父母一方辭職回家?guī)Ш⒆樱?/span>既然我們賺不了錢,要不就回家當(dāng)個全職媽媽?

你錯了!

不管你抱不抱怨,教育情況就擺在那里。你敢說你現(xiàn)在堅持不需要讀培訓(xùn)班,你一直堅持到底嗎?教育好孩子,沒有經(jīng)濟支持似乎也是無力的。

要么你當(dāng)個女強人,要么你做個小女人。家庭是一個整體,靠你一個人的努力是不行的。所以你要做的就是:開開心心工作,開開心心回家。真的要當(dāng)個全職媽媽,也要開開心心的。

想做的努力,就去做,不要說。

偶爾的抱怨,別放心里,一笑而過。

經(jīng)營好自己,包容你的另一半,溫柔地對你的孩子。

最重要的,你要健康。這才是留給孩子和家庭最好的禮物。


回應(yīng) 舉報
贊2
收藏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