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后,我們都變得上進了,所以一起來讀本書吧!
念大學那會,我們一群要好的偽文青經常去圖書館借書,然后一本一本地看。這股認真勁兒,至今仍令自己感動。然而,時過境遷,當我再次翻閱當初的讀書摘抄,腦袋中居然沒有一絲兒印象。當然,有一種佛系的說法是:書讀過就好,即便不記得什么了那也沒有關系,因為讀過點的書早已肉化到了自己的骨和肉??墒?,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是,很多人讀完書后只為求得“我已經讀過”這樣一個心理安慰。更有甚者,讀完不久后居然連書名、作者都忘得一干二凈了。這樣低下的讀書的效率,實在很難有收獲。
日本筆記本作家奧也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一書中關于讀書的基本目標是:讀完每一本書,能有扎實的收獲。
奧也宣之本人就是一名讀書達人,畢業(yè)于日本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yè),曾有出版社和報社的工作經驗。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堅持用筆記本記錄,寫過除《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之外,還有《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如何寫游記和散文日記》、《三本書創(chuàng)造好點子》等書籍。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一書中,他詳細地介紹了用一本筆記本將書中的精華記錄下來,并把書籍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從而管理好自己的讀書生活。此外,他還從選書、購書、筆記檢索等方面,將讀書效率達到了最大化。
那么,我們該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整理出自己的筆記,用用來指導學習、工作和生活呢?
我根據這本書,整理了3點有用的方法,供參考。
01制作一張購書清單是高效閱讀的準備
書海茫茫,能遇到一本自己喜歡的好書,不太容易。曾幾何時,我去書店購書也好,圖書館借書也罷,基本只憑眼緣,率性而為。只是,這樣得到的書,讀起來不成體系,有些草草翻閱覺得無趣就擱置一旁了。
奧也宣之在讀書前先會制作一張購書清單,進而采購,這樣就大大節(jié)省了在書店和網絡漫無目的淘書時間。另外,正因為是精挑細選的書,所以讀起來才更加有目的性,大大提高了閱讀效率。
制作一張購書清單之前,要在平時有意搜集信息,記錄想讀和需要讀的書籍。比如,我們可以參考網絡上大神的書單推薦,留意一些書,查閱相關的書評和其它信息,然后把想讀的記錄在本子上,或者也可以在豆瓣上標記想讀。
通過這樣有目的地尋找,記錄和刪選書籍,就能有意識地找到自己真正想讀的書。
當然,找到了清單里列的那些書不要馬上買下,最好是在看到書后瀏覽一下目錄,判斷要不要購買。
不過現(xiàn)在的中國大多數(shù)人還是傾向于網上購書,不能像在實體書店那般可以隨意瀏覽。其實,這也沒有關系,很多購物網站,比如當當網都有比較詳細的書摘,還可以選擇在線試讀。我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對清單中的書籍再次進行刪選,排除掉對于現(xiàn)在的自己來說不需要、沒必要讀的書,只選擇自己真正想讀、有必要讀的書購買。
02 用筆記提高讀書效率的技巧
在學生時代,老師經常會強調筆記的重要性。確實筆記做得好,有利于日后梳理和回顧功課。不過,大多數(shù)同學并沒有真正用好筆記。不信,我們仔細想想,那會兒一本本的課堂筆記,閱讀摘抄以及錯題本后來有沒有重新翻閱過,理解過。
奧也宣之認為,筆記本不必多,一本足以。在一本筆記本里可以隨時記錄讀書筆記以及腦袋里一閃而過的想法,這樣反而可以醞釀出好的創(chuàng)意。
可是看完了書并沒有多少話要說,難道也需要做筆記,這是不是太牽強附會了?
其實,當我們以做讀書筆記為目標去讀書時,可能就不會抱著走馬觀花的心態(tài)看書。
本書就介紹了一些以做讀書筆記為目標的閱讀方法。
1、通讀。一邊閱讀,一邊把有用的內容折起來。
2、重讀。選擇把折角的內容再仔細閱讀,如果重要再折一次。
3、標志。把無法舍棄的內容,就記錄到讀書筆記吧。
另外,對于內容的重要程度也可以標識不同的記號。
比如,普通直線代表重要,波浪線代表非常重要,圓圈則表示專有名詞,關鍵詞等。
做完了這些步驟,就可以寫筆記了。奧也宣之獨創(chuàng)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就很不錯。
在做筆記時,務必先寫好以下信息:
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書名
作者名
其次,就采用"摘抄+感想"的方式進行。摘抄的是對自己而言重要的內容。手抄一遍文字不僅可以加深記憶,也有助于理解。然后,在摘抄完后留一些空白,書寫自己的感想。
[080715]《決定人類未來的50件事》/杰西卡·威廉姆斯/草思社
○自殺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因為抑郁。(P180)
☆作者說,世界上的自殺者比在戰(zhàn)爭中死去的人還要多。人類在戰(zhàn)爭年代會死亡,在和平年代也會死亡,真是不容易。
“○”后面是摘抄?!睢焙竺鎰t是自己的評論。
這種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的妙處就在于借助書本,提升自己的思想,從而迸發(fā)出自己原創(chuàng)的想法。
03 活用筆記本,為"我"所用
做完了筆記并不等于這樣就好了,倘若從此以后再也不看,任其放在角落吃灰,那么幾乎等于白費力氣。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記筆記這件事,更重要的是如何活用。
首先,要多次重讀筆記。
當然,這里的重讀并不是漫無目的地隨意翻閱,而是要有所計劃,選擇在合適的時間段內閱讀。作者奧也宣之的習慣是量化重讀頻率,可以一周一次或一周三次,并寫在日歷或筆記本里。通常他會選擇在晚飯后到睡前,坐飛機等比較安靜的時間段里。
通過重讀,可以挖掘很多新內容,理解了過去搞不懂的問題,并進一步為自己的思想增色了不少。
其次,可以借助筆記輸出文章。
寫文章并不是一打開電腦就能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前期不斷的積累,有內容可寫才行。寫書評的時候,就可以借助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將全書的內容和自己的理解寫下來,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創(chuàng)意。
再者,為了查閱方便,還可以制作讀書索引。
我們可以在扉頁上寫好書名,再在相應書頁的邊緣涂一個小色塊或是其它標志物正對書名所在的那部分。假如想要更加方便,則可以制作電子化索引。在電腦里輸入的信息依次是“筆記本編號”“閱讀日期”“筆記類型”“書名”“作者”“出版社”六項。
[12]080811 /讀書筆記/《江戶300藩最后的藩主》/八幡和郎/光文社
[13]080903/讀書筆記/《局外人》/科林·威爾遜/集英社(中略)
[190]130905/讀書筆記/《黑心企業(yè)》/今野晴貴/文藝春秋
這樣只要想要用的時候,輸入關鍵詞,就可以找到相應的內容,省去大海撈針般去書架找書查閱的步驟。
總之,讀書與不讀書的生活肯定是不一樣的,而真正會讀書的人,絕對是講究閱讀效率的。假如你不想讀過即忘,而是想要在讀書中悟得一些東西,那么就看一看這本書,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借鑒性地參照奧也宣之的方法做筆記,讓筆記管理自己的讀書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