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第一次來小花生網寫日志,有點小興奮,其實這篇日志是之前寫的了,只是挪過窩,搬個家,哈哈。。。
話說這本書的經典之處,在于那幾個聯(lián)想——枕頭船、大海、海里的動物、船艙、火車、山谷、飛馬、恐龍、熱氣球。。。這些情景和元素都是孩子喜歡的,而且色彩豐富,大幅的插圖,瞬間吸引了果果。另外,翻譯也還不錯,尤其是第一個聯(lián)想時,非常押韻,郎朗上口,孩子很容易就記住了。
此外,幾米的畫風本來大家比較熟悉,或者至少這個名字不陌生,所以還沒有開看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要會會老朋友的感覺。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陰
《不睡覺世界冠軍》大約是兩周前開始引入的,在此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果果基本都在"炒火鍋肉",對新繪本根本不感興趣。那天晚上,我倆窩在書房的沙發(fā)上,我并沒有抱太大希望地拿起了那本對他來說又寬又大的書,隨意翻開一頁,看到里面的主角之一豆豆蛙,就夸張地問了句:哇塞,這什么呀?"果果瞄了一眼,說"小青蛙"。我接著說:"嗯,媽媽是小青蛙,呱呱呱"。沒想到他竟然來了興趣,一面試圖跳起來,一面說:媽媽,講故事嘛!"
估計是里面的小動物已經是果果熟悉了的,我介紹那些小主角時,問他是什么,他一一回答上了,這增加了他的信心和興趣。但是總的來說,前面的對話,他還是不感興趣,對圖片倒是表現出更大的興趣,所以我倆干脆改成了看圖說話,一問一答。我發(fā)現,當他回答出問題,得到肯定時特別高興,興趣也變得更加濃厚。比如,我問他:黛拉和櫻桃豬、豆豆蛙、霹靂鼠在哪兒?。克麜f:在沙發(fā)上。我又問:那黛拉在沙發(fā)上干嘛啊?他想了想說:在看書。。。過幾天后,答案又變成了,在講故事。。。(^_^不同的答案讓我欣喜,說明他大腦里又有新貨了)
我喜歡在讀繪本時,帶著孩子模擬重現書中的情景、動作,我發(fā)現這更容易引起果果的興趣,聚焦他的注意力。在枕頭船那一個篇章里,我像黛拉一樣,把果果放在枕頭上,抱著他一面搖晃,一面念書中的文字,只不過把最后的兩句換成了:"大海里,船底下,有什么?"然后放下果果,和他一起找圖片里有什么動物。果果每次都很開心,甚至平時沒事,也會拿著那個枕頭,讓我跟他玩兒"枕頭船"的游戲。
令我最開心和吃驚的是,他對圖片內容的理解。第一次看到那頁上的大鯊魚時,我問他:大鯊魚在干嘛???"他不說話,我告訴他,大鯊魚在游泳啊。后來,有一天,他給我的答案成了:大鯊魚在吃小魚?。ù篚忯~身邊有很多小魚);另外一天,答案又成了:大鯊魚吃小魚,還有烏龜?。ㄒ驗椴贿h處還有一只烏龜);再后來,答案又成了:"大鯊魚吃小魚,大鯊魚還要吃媽媽,說完嘴巴還像鯊魚嘴巴一樣,張得很大……——這個過程讓我意識到,永遠不要要求孩子立馬給你回應,因為有一天,他會給出你想象之外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