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基督像
2016年第31屆夏日奧運會在里約熱內盧舉行,時日臨近,這座城市再次引起世界關注。
里約熱內盧是一座魔力之都、奇妙之都。在里約熱內盧,一個人有各種可能性。即使你住在貧民窟,也可能成為歌星。如果你有勇氣做一個跨性別者,里約熱內盧同樣會接納你,而且似乎只有在這里你才能找到真我。在這里,基督山上的耶穌雕像,下頜低垂,頭微微前傾,以慈愛之目注視著這座城市,雙臂展開,以柔和之軀擁抱他的子民。但基督教并不是唯一的宗教,這里還有巴西特色的烏班達教。
這座熱情的城市,盛產躍動的靈魂,狂歡節(jié)的時候人山人海,“桑巴”這種舞蹈,單就名字聽起來就使人想要跳躍。這座城市靈動的背后,還有藝術的氣息掩映,而顏色的運用非常具有拉美范兒,在最不起眼的窮困而混亂的拉帕地區(qū),塞勒隆用瓷磚拼貼出來一個藝術長梯。2015年建成的明日博物館,它外形像個戰(zhàn)艦,又像是恐龍骨架,人類的明日,是成為恐龍,還是飛向宇宙?
1、拔牙者節(jié)
1505年1月,葡萄牙人遠航駛入瓜納巴拉灣,他們覺得那是一處河口,所以稱之為“rio de janeiro”,意為一月的河。
1560年,里約熱內盧建城,17世紀末期,因為在里約附近的城市發(fā)現(xiàn)黃金和鉆石,其港口地位得以凸顯。1763年,葡萄牙美洲殖民總部從薩爾瓦多遷到里約熱內盧。1808年,西班牙王室和貴族,避拿破侖入侵之禍,遂將首都遷移到里約熱內盧,里約成為唯一不在歐洲的歐洲國家首都——當然,當時葡萄牙的全稱是葡萄牙、巴西和阿爾加維聯(lián)合王國。后來獨立的巴西,也將首都設在里約熱內盧,直到1960年遷都巴西利亞為止。
在擺脫殖民統(tǒng)治的道路上,巴西人付出過血的代價。對于這些流血的英雄,他們也以各種方式紀念,包括設立節(jié)日,命名建筑物等。拔牙者節(jié)即是其一。拔牙者節(jié)又名蒂拉登特斯(Tiradentes)節(jié),是為紀念“拔牙者”蒂拉登特斯而設立。
蒂拉登特斯
生于1746年,死于1792年,蒂拉登特斯是巴西人民反抗殖民統(tǒng)治的死難者。他出身貧寒,父母早逝,從收養(yǎng)人那里學到了拔牙技術,所以得到“拔牙者”稱號。他本是葡萄牙國家騎兵隊在巴西的少尉,卻為了巴西獨立獻上了生命。他死得很慘,公開絞刑,先被吊死,繼而分尸,還在每塊肉上撒鹽,一死就成了國家英雄。
原里約熱內盧的巴西國會議事廳,以他的名字命名,現(xiàn)在則是里約熱內盧州議會議事廳。里約還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廣場。以他名字命名的節(jié)日在4月21日,正是他的忌日。1960年,巴西由里約熱內盧遷都巴西利亞,也是在4月21日。
2里約大教堂
里約熱內盧有51.09%的天主教信徒,23.37%的清教徒,信仰基督教的人加一起有74%左右。所以基督教建筑很多,真是俯拾即是,天主若是來此地投宿,定不會露宿街頭了。而這些基督教堂里,最有名的要數(shù)里約大教堂。
從外面看起來,這教堂就好像是一個梯子(因此又被稱為天梯大教堂),高聳入云,然而除了高峻也不能給人別的什么感覺。但一旦進入其中,就好像進入了神性的世界,那光影的配合讓人稱奇。在正頂上有一個巨大的十字架,迎面撲來,使人感覺如天主在抱。
這座教堂為紀念圣塞巴斯蒂安而建,開工于1964年,建成于1976年,可容納兩萬人一起做宗教活動。它是一座現(xiàn)代建筑,和傳統(tǒng)教堂建筑風格迥異,建筑整體呈圓錐形,底座寬106米,越朝上越窄,像一座金字塔。
3、塞勒隆階梯
喬治·塞勒隆是智利藝術家,他對巴西超愛,而他對巴西最愛的就是里約熱內盧。
他對他所愛的里約熱內盧的回饋就是著名的“塞勒隆階梯”。他用自己從世界各地收集的五顏六色五花八門的瓷磚,鋪就了這一條長長的樓梯。這個舉世聞名的階梯充滿了藝術感,各種顏色的大膽運用,使得它非常具有視覺沖擊力。
在最初,鋪設階梯需要大量花費,塞勒隆便出售自己的畫作。后來他有了一些錢和資助,就開始自己生產瓷磚——將自己的畫印在上面。
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好像都能在這里發(fā)現(xiàn)具有自己國家特色的瓷磚,而在他鄉(xiāng)遇到自己所熟悉的瓷磚圖案和畫面,無疑會有一種新奇和愉快。
塞勒隆死于2013年,沒人知道他為什么而死,最后警方調查說,他死于自殺。但他為什么自殺,至今仍是一個謎。據(jù)說,這位藝術家脾氣暴躁,住在那一街區(qū)的人并不十分喜歡他。但他完成了這樣一項杰作之后,就將那一個街區(qū)變成世界上最著名的地方,旅游為當?shù)鼐用駧ゲ环剖杖耄菜闶沁@位不太受歡迎的鄰居留下的財富吧。
4桑巴
一提起里約熱內盧便想起桑巴,在里約,桑巴真是演繹到了極致,人人在跳,人人會跳,人人愛跳。桑巴是一種歡快的舞蹈,這種舞蹈不僅僅是一種舞蹈,而且是一種音樂。但一旦跳起來,別的一切都可忘懷,當然也包括音樂,只要歡樂而盡興地扭動身體就夠了。桑巴又是一種狂歡的形式,這種狂歡帶有一種宗教色彩,人群誘你投入,而一旦進入,就好像進入到一種宗教儀式之中,完全忘我。
大城市帶給人群孤獨嗎?在里約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人一旦扭動起來,就吸引起來周圍的人,隨隨便便就變出來一場群舞。在這群舞之中,社區(qū)內的各色人等一下子跌入了不分彼此的氛圍之中。
科學研究表明,運動能夠使人產生興奮。桑巴是那種尤其使人興奮的運動之一。沒有人會愁眉苦臉跳桑巴舞,而一旦跳起來,幾個小時也不會覺得累。
5來自依帕內瑪?shù)纳倥?/span>
耳畔可以一直重復響著這首歌調子一晚上或者一天,而不覺疲倦。這真是一首輕靈、歡快、簡單、清新之曲。依帕內瑪是里約熱內盧最著名的海灘之一。里約吸引世人眼光,成為全球旅游旺地,就在于它的自然風光,而尤以海灘著稱。
海灘,是詩意與愛情同在的地方。在夏日海濱,微醺的詩人看到一位依帕內瑪?shù)纳倥哌^,于是不免起了愛意,寫了這樣一首詩,譜出這樣一首曲。所有的愛中,那種欲言又止、適可而止的,是最撩人的。這首歌唱的就是這種。它出現(xiàn)在1960年代中期,一下子便傳唱世界,并贏得1965年的格萊美最佳制作大獎。
隨著這首歌的廣為傳唱,依帕內瑪也更為世人所知。我最開始聽到這首歌,耳朵有一種被調皮之聲喚醒的感覺,身體和舌頭都被調動,好像被帶入到那個場景之中,與依帕內瑪?shù)呐酉嘤龆址謩e。
既快樂,又惆悵。這就是愛吧。
6上帝之城
《上帝之城》這部電影讓里約貧民窟有了新的稱號。
說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fā)明。因為城市具有巨大的容納能力,它能夠將最多數(shù)量的人類都塞到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并通過超市、醫(yī)院、馬路等最基礎的公共設施,來滿足這么多人生存。
貧民窟就是這種城市偉大論的一個證明。一張巨大的床上,可能睡著三輩人、五六個人。各人像一塊拼圖一樣擠占床的一部分。
里約熱內盧又以貧民窟聞名于世。這座巨大的城市,容納全巴西第二多的人口,幾乎有22%的人住在貧民窟里。貧民窟聽起來很糟糕,實際上是充滿溫情之地,那是社會學家滕尼斯所謂的“共同體”的所在。
貧民窟有各種各樣的神話和現(xiàn)實,有人缺醫(yī)少藥,有人鋌而走險,有人一朝成名身價百倍,也有人死于非命。大多數(shù)人都只是在那里過著普通的日子,獨立養(yǎng)活著自己和家人,代代傳衍。
貧民窟建在山頭,在山上可以俯瞰城市以及大西洋。那里有著最好的視野,卻不知他們是否有心情看景。貧民窟有著最復雜的建筑格局,混亂,然而在那里有著最多的悲慘故事上演,也傳奇。
7變性人
變性人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看到。在這個日益開放的時代,人們對變性人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開放。真正的變性人分為兩種,一種是身體內住著一個女人,她一直在發(fā)出靈魂之聲對肉體進行貶斥,一種則是為了生存,而在某些社會,在某些特定時刻,顯然女人更容易生存。
里約熱內盧,這座魔力之都,具有無比包容力,又被稱為變性人的城市。
在里約,最著名的變性人要數(shù)Roberta Close,她的性感妖嬈使得她登上《花花公子》巴西版以及美國《VOGUE》(時尚)雜志。生于1964年,生于里約熱內盧,她同瑞士人結婚,她的婚姻在自己的國家卻不合法,定居于巴黎,出版自傳《生生多樂,我乃羅伯塔·克洛斯》,里面有很多爆料。2015年5月,她接受媒體采訪說自己通過基因測試發(fā)現(xiàn)是雙性人……迷人的人!
8烏班達教
我們對烏班達教的了解幾乎為零。
它是一個新宗教,乃巴西特產,而尤其是里約熱內盧的特產。截止目前為止,全巴西有432,000人信奉這種宗教,里約熱內盧一市就有72,946人。之所以它被標簽化為里約熱內盧特產,除了人數(shù)原因,還因為歷史上,是莫瑞斯(Zélio Fernandino de Moraes)在那里創(chuàng)立了它。莫瑞斯是一位靈媒,他年輕時候加入了海軍,后來偏癱,而這被奇跡般地治好了,后來他宣稱被一些靈附體。
烏班達教信奉諾克蘇神,認為他是房子的守衛(wèi),是城市的守衛(wèi),能夠為信徒指引道路,帶來力量和幸福,是一切的源頭,是連接人類與上帝的媒介。烏班達教又崇拜和尊重自然,這似乎顯得他們很原始,這倒符合現(xiàn)在人類返璞歸真的要求。
此教大約誕生于1920年代,融合了在巴西大地日熾的天主教和當?shù)啬厦劳林诮蹋渲羞€摻雜一種招魂術的東西,類似于薩滿教的神靈附體。這種附體儀式舉行的時候,并不是單個人附體,而是參與儀式的很多人一起附體。他們有可能被各種各樣的神附體,附體之后就如附體之神那樣表現(xiàn)。這種附體對于信徒來說乃是一種能力體現(xiàn),還需通過不斷學習。
烏班達教的宗教神職人員稱為圣母或者圣父,他們像薩滿一樣具有治療能力,有時候僅僅是他們的話語都具有治療效果。
在里約熱內盧這充滿神性的土地上,誕生這樣的宗教,也在情在理,不過烏班達教的信眾也在逐年下降。
文:徐文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