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有史以來第一次“缺勤”。原因是,Octo不在家,去奶奶家住了一段時間。
我當然是帶了很多書去的,而且O都是以每天幾輪的在看,但是一向我的閱讀記錄只是記錄爸比媽咪的親子部分,所以記錄雖然為0,但我心里也是比較穩(wěn)。
3月出門依然很多,因為我自己開始學習新的課程,其實年前就有帶著開始,但一直拖拖拉拉也是煩,老師還時不時冒出“你在家?guī)Ш⒆佣纪浟税伞钡难哉?,說實話心里很不舒服。
想到自己生孩子之前也是很喜歡隨意judge別人,當然都是暗地里和老公說說而已,畢竟慫,所以也就強忍了。
總有很多人對全職媽媽有誤解,有個別老同學會說,你那么嫌,心里是很想懟的。但覺得無法叫醒根本沒在睡的人,因為你即使嘗試解釋全職單刷媽媽的一種狀態(tài),他們也覺得是你自己不夠放松。這其中有很多是自己有孩子,但是都老人幫忙帶的。當然老人幫忙帶是性價比比較高且選擇比較多的一種吧,也沒有不好的意思,只是,私以為,沒有一個人,徹徹底底一個人帶上三天孩子都不配和我討論孩子好不好帶的問題。
不僅僅是做飯,陪伴,陪玩,陪看書,還是情緒和自身需求的平衡。當然也很多人覺得這樣太矯情,你就放著她自己玩有什么好陪的,你不陪也不能長大嗎巴拉巴拉,未婚未育這樣想很合理,但其中不乏已經(jīng)有孩子的父母,只能呵呵。
我覺得育兒沒有公式,但是基本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的人嫌棄別人矯情,就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講規(guī)矩;或者有的人驚嘆別人費心,就別怪別人的親子關系更好。
也同樣是這些人感嘆男女不平等,討論對孩子和父母的誤會,難道不是他們自己造成的嗎?
付出才可能有回報,先付出,回不回報是后話,不能只看重結果甚至不為而謀,這是育兒中基本的心態(tài)吧。
所以面對質(zhì)疑和不認同,現(xiàn)在的嘴巴閉得更緊,笑的更假。
4月,要把自己逼得再緊一點,要讓Octo再開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