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春節(jié)長假閑暇時間,看完了80后女教師安寧寫的《呼倫貝爾草原的夏天》,是我喜歡的紀實文學類型,文風樸實、清新、自然。
安寧從2010年7月到2012年2月之間,利用寒暑假,4次飛抵呼倫貝爾草原,造訪丈夫的家鄉(xiāng)——錫尼河西蘇木小鎮(zhèn),用日記的形式真實描寫了草原上蒙古族牧民的生活現(xiàn)狀和他們的喜怒哀樂。
書名雖為夏天,但是她卻用了一半的篇幅,記錄與綠色草原遙遙相望的白色雪原。這是因為,很少會有人知道,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天,當整個草原被積雪覆蓋,所有的旅游景點都完全關(guān)閉,蒙古族牧民們又有著怎樣的生活。而在這樣長達五六個月的冬天里,所有草原上的生命,又是如何堅韌地行走下去,一直到冰雪融化,草原重新被染成無邊的綠色的夏天。
喜歡書中樂觀、豁達、堅韌的“阿媽”,這個體重只有70斤的“阿媽”每天提著幾十斤重的奶桶,去奶站送奶;她凌晨3、4點鐘便起床,哪怕是冒著攝氏零下四十度的寒冷也要從不間斷去牛圈里擠奶,一直忙到深夜;盡管被腰酸背疼的病痛折磨著,她卻仍有無窮的力氣去和人說笑;兜里一有錢,便張羅著給家人買這買那。
書中作者安寧一段痛苦的在冬天室外如廁的經(jīng)歷,讓人感嘆牧民的艱辛與不易。安寧更是感嘆,“自零下40多度的雪原歸來后,不再懼冬”。
最最延伸閱讀最最
李娟:《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場》、《羊道·春牧場》 、《羊道·深山夏牧場》、《羊道·前山夏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