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剛剛結束的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中,一部以梵高書信和繪畫為靈感、歷時近7年制作的動畫電影《至愛梵高》(Loving Vincent),在首映當日一票難求,并獲得了電影節(jié)金爵獎最佳動畫片獎。
近7年時間,125位畫師,65000幀油畫,這個靠純手工“畫出來”的電影,聽起來有點瘋狂。毫無疑問,這樣一部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影片,是對藝術家梵高的一次致敬。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藝術家?”
“我想要畫出令人感動的畫?!?/p>
I want to touch people with my art. I want them to say 'he feels deeply, he feels tenderly' - Vincent Van Gogh
??
梵高和他的800多封信
A Vinha Encarnada / Red Vineyards at Arles, Vincent van Gogh, 1888.
梵高的一生短暫而傳奇。他生前窮困潦倒,默默無聞,唯一賣出去的畫作——《紅色的葡萄園》(The Red Vineyard),價格也區(qū)區(qū)400法郎。在去世多年后,他的作品被持續(xù)拍出天價,名聲大噪。
1890年7月27日,他和往常一樣,背著畫架,走向一望無際的麥田。用一把冰冷的手槍,結束了自己37歲的生命。
那時,他已深受精神疾病的困擾,住進了法國南部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在醫(yī)院漫長又恐懼的日子里,目睹了“病友”們的歇斯底里,他沒有因此頹喪,清醒的時候,他向醫(yī)生申請外出作畫,到戶外明晃晃的陽光下、嫩黃的麥田中、璀璨的星空下……他一生重要的作品,大部分是在人生最后幾年,在疾病的反反復復中,創(chuàng)作完成的。比如,那幅著名的《星夜》(The Starry Night)。
在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他曾這樣表達創(chuàng)作心境:
“當我畫一個太陽,我希望人們感覺它在以驚人的速度旋轉,正在發(fā)出駭人的光熱巨浪。
當我畫一片麥田,我希望人們感覺到麥子正朝著它們最后的成熟和綻放努力。
當我畫一棵蘋果樹,我希望人們能感覺到蘋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蘋果皮撐開,果核中的種子正在為結出果實奮起。
當我畫一個男人,我就要畫出他滔滔的一生。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種無限的、深刻的、真實的東西,我也將不再眷戀人間……”
從1872年起到逝世,梵高一生寫下了800多封信,平均下來,大約每周寄出一封,他熱切地渴望傾訴。絕大多數(shù)的信,都被寄到了他的弟弟提奧手上——他是梵高經(jīng)濟上的重要支柱,同時,也是梵高內(nèi)心情感毫無保留的一個傾訴對象。
在梵高和提奧相繼去世之后,提奧的年輕妻子喬安娜翻譯、整理了梵高的全部畫作和書信,并將它們出版,公之于眾。
??
一部手工“畫出來”的電影
來自波蘭的導演多洛塔·科別拉Dorota Kobiela 正是在閱讀了《梵高書信集(The Letters of Vincent Van Gogh)》之后,深受打動,決心要做這樣一部電影。而她自己,也是一名畫家。
“只有畫畫才能表達我心中之所念”,梵高在他生前的最后一封信里這樣寫道。
“那么我希望能如他所愿——他的內(nèi)心,發(fā)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就由他的畫來講述吧。”多洛塔·科別拉 Dorota Kobiela 說。
于是她找到了英國金牌制作人休·威爾士曼 Hugh Welchman——他的電影工作室BreakThru Film制作的定格動畫短片《彼得與狼》,曾獲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兩人也因此結為夫妻。
《至愛梵高》(Loving Vincent)這部動畫電影,從梵高那一場蹊蹺的死亡講起,團隊深入研究了梵高的800多封書信,還原他日常起居的細枝末節(jié),并試圖揣摩他自殺之前的心理狀態(tài),以“羅生門”的講述方式、探尋梵高自殺的真實緣由,以及他瘋狂、孤獨、熾熱的精神世界。
不過比起故事本身,這部影片最令人驚艷的是畫面:每一幀畫面,幾乎都是純手工繪制而成。
他們從全世界征集了125位畫師,耗時三年,畫下了1000多幅油畫,最終構成這樣一部長達95分鐘的動畫電影。這些畫家大多具有藝術背景,或從事藝術品修復工作,他們年齡跨度也大,最年輕的21歲,最年長的63歲。電影中的每一幅油畫,都是由這百余位畫家,根據(jù)梵高的120多幅原作,一筆一筆復刻、并在畫布上重新描繪出來的。
油畫是靜止的,電影畫面卻一直在動。制作團隊花了一年的時間把作品轉為動畫,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人物的動態(tài)和表情,電影還用到了真人演員來模擬、讓細節(jié)更加流暢生動。最后我們看到,梵高畫筆下阿爾勒的臥室、麥田里的烏鴉、羅納河上的星夜、畫面里的人物…都在屏幕上流動、旋轉了起來。
??
Starry starry night
Starry starry night //星光 星光閃耀的夜晚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ey //讓調色板描繪出你深深地憂郁和晦暗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讓那雙洞察我靈魂深處的眼睛
……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這世界上不會再有什么
as beautiful as you//如你一般的美好
……
影片最后,音樂《Vincent(Starry starry night)》響起:繁星與鮮花都會映在梵高湛藍的眼眸里……這是美國歌手唐·麥克萊恩(Don Mclean)在1971年創(chuàng)作并演唱的,用來紀念荷蘭這位天才畫家。據(jù)說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紀念館前,人們總能聽到這首歌,被一遍遍地播放、輕輕吟唱。而整首曲子的配器,就是一把簡單的木吉他。
梵高傳奇的一生,曾被歐美多個國家搬上銀幕。早在1948年,法國導演阿侖·雷乃就拍過一部17分鐘的紀錄片《梵高》,獲得了奧斯卡短片金像獎;1956年,美國導演喬治·丘克把《梵高傳》搬上了電影銀幕;1987年,澳大利亞出品的紀錄片《梵高的生與死》,以梵高寫給弟弟提奧的書信為線索,用畫外音的敘述,展示畫家孤獨復雜的內(nèi)心;1990年,荷蘭、英國和法國合拍了一部《梵高與提奧》,溫情地講述了梵高與弟弟提奧之間故事;2010年,“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也曾在電影《梵高:畫語人生》中飾演過梵高。
不過大家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在英國科幻電視劇《神秘博士》第五季中,梵高穿越回到了2010年巴黎塞納河畔的奧賽美術館,在展廳看到自己畫作熱淚盈眶的片段,劇中的美術館館長曾如此評價:
“對我來說,梵高是史上最杰出的畫家。在任何時期,絕對都是最知名、最偉大、最受敬仰的畫家。他對色彩的掌控無與倫比。他把生活中遭受的痛苦磨難,轉化成畫布上激情洋溢的美。痛苦很容易表現(xiàn)。但如何糅合熱情和痛苦,來表現(xiàn)人世間的激情、喜悅、壯麗,前無古人,也許也后無來者。對我來說,這樣一個奇特的、狂野的、徜徉在普羅旺斯田野里的男人,不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畫家,作為一個人,也是同樣偉大的?!?/p>
來源:三聯(lián)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