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本期活動的題目,我就想:好,我要寫一篇吐槽文,歷數(shù)我家不讀書爸爸的“罪狀”。
--不下死命令就不陪娃讀書,能躲則躲。
--如果讀,必朗讀,讀完文字就算完成任務(wù)。
--邊讀書邊吐槽,怪話連篇,乃凡聽得莫名其妙,我在旁邊聽得想打人。
--睡前讀書先把自己哄著了,乃凡再次莫名其妙,我在旁邊再次想打人。
以上種種,不一而足。
歸根結(jié)底,這位爸爸和很多傳統(tǒng)的中國爸爸一樣,認(rèn)為帶孩子是媽媽的事。爸爸呢,就像他小時候的一首童謠里唱的:“孩子,我是你爸爸,掙錢給你花”。
終于有一天,我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
從何下手呢?既然是親子閱讀引發(fā)的,干脆以毒攻毒。
于是,我扔給爸爸一本書:《爸爸變成了玩具熊》,去給乃凡讀書,不讀完不準(zhǔn)睡覺!
我給這本書的書評是:強烈建議把這本書送給爸爸!必須讓爸爸明白,父親角色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席,不但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他自己也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
家里適合父女共讀的繪本很多,例如《我爸爸》《神奇的黑板熊》《有你真好》以及各種幼兒科普讀物。不過爸爸既無興趣,也談不上有什么觸動,照本宣科而已。
而這本“恐怖”的《爸爸變成了玩具熊》,終于成功地讓爸爸開始反思了,并且很快體現(xiàn)在行動上。
從那以后,爸爸開始認(rèn)認(rèn)真真地陪伴女兒漫游她的繪本世界了?
才怪!
一拿起書本就犯困的爸爸是不可改造的,但是拋開書本,也有的是辦法陪女兒玩?zhèn)€痛快呀。
比如父女俯臥撐……從小運動細(xì)菌死光光的媽媽甘拜下風(fēng)。
比如樂高搭建……爸爸的空間想象力比媽媽強太多太多。
看著父女倆滿地打滾玩得不亦樂乎,媽媽的心里甚是欣慰。讀書?算了,放著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