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廣播稿

2020-11-30 16:22 原創(chuàng)

華北事變后,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共產黨發(fā)出了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號召,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1935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員抵達北平,建立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在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北平市大中學校學生決定發(fā)動一次抗日救國行動。

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學校發(fā)表宣言,反對華北“防共自治”,要求國民黨政府宣布對日本的外交政策,動員全國對敵抵抗。這時,傳來了冀察政務委員會將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北平學聯(lián)黨團決定在這一天舉行抗日救國請愿。

12月7日,北平學聯(lián)召開各校代表會議,議定請愿游行的集合時間、行動路線和口號等。12月9日,在共產黨員的組織和指揮下,參加抗日救國請愿游行的愛國學生涌上街頭。警察當局事先得知學生要請愿游行,在一些街道要沖設了崗哨。城外學生被軍警阻攔,與軍警發(fā)生沖突。上午10時許,城內一兩千名學生沖破軍警的阻攔,匯集到新華門前。他們高呼口號,表達了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呼聲。后來請愿不成,群情激憤。學生們開始示威游行,與警察英勇搏斗,許多學生受傷。 
 

一二九運動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魯迅、宋慶齡等愛國名士也對學生表示支持。它掀起了全民一致抗日的高潮。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Austin4747592216
Austin4747592216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