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故事的解剖
出版時間:2014-07
頁數(shù):424
ISBN:9789865671068
3家庭擁有
在小花生App為孩子
建立免費電子書房
圖書介紹
你有才華、也有梗,卻始終寫不出好故事?你需要——
全世界導演、編劇人手一本的「編劇聖經(jīng)」!
◎《故事的解剖》說什麼?
˙放諸四海永恆皆準的形式,而非公式。
˙原型而非老套陳腔。
˙原創(chuàng)而非複製。
˙縝密堅持而非速成捷徑。
˙寫作的現(xiàn)實,而非寫作的奧義。
˙精通「說故事」這門技藝,而非揣測市場需求。
˙尊重觀眾而非自以為是。
◆
啓發(fā)皮克斯創(chuàng)意總監(jiān)John Lasseter、《魔戒》導演Peter Jackson!
全世界的影視創(chuàng)作界,人人拜讀他的「故事學」!
★美國哈佛、耶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南加大,
以及巴黎、倫敦、慕尼黑、羅馬等世界各大院校電影學院必備教材!
★ 1997年出版,暢銷20餘國,長占美國亞瑪遜網(wǎng)路書店 Top 1 暢銷書行列!
翻譯出版超過20種語言,每年巡迴世界開辦「STORY講座」!
★歷屆講座學員中:
59人榮獲奧斯卡獎,超過214人獲奧斯卡提名;
170人榮獲艾美獎,超過500人獲艾美獎提名;
30人榮獲美國編劇協(xié)會獎、26人榮獲美國導演協(xié)會獎!
(截至2013年為止,紀錄持續(xù)更新中)
★包括Brian Kelly:《唐頓莊園》導演
Terence Winter:影集《海濱帝國》故事原創(chuàng)暨主筆
George Mastras:影集《絕命毒師》導演、編劇
Hawk Ostby:電影《鋼鐵人》編劇
Zak Penn:電影《復仇者聯(lián)盟》、《X戰(zhàn)警2》、《環(huán)太平洋2》(撰寫中)編劇
Paul Edward Haggis:《衝擊效應》(Crash)、《登峰造擊》(Million Dollar Baby)編劇
Akiva J. Goldsman:電影《美麗境界》、影集《危機...
你有才華、也有梗,卻始終寫不出好故事?你需要——
全世界導演、編劇人手一本的「編劇聖經(jīng)」!
◎《故事的解剖》說什麼?
˙放諸四海永恆皆準的形式,而非公式。
˙原型而非老套陳腔。
˙原創(chuàng)而非複製。
˙縝密堅持而非速成捷徑。
˙寫作的現(xiàn)實,而非寫作的奧義。
˙精通「說故事」這門技藝,而非揣測市場需求。
˙尊重觀眾而非自以為是。
◆
啓發(fā)皮克斯創(chuàng)意總監(jiān)John Lasseter、《魔戒》導演Peter Jackson!
全世界的影視創(chuàng)作界,人人拜讀他的「故事學」!
★美國哈佛、耶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南加大,
以及巴黎、倫敦、慕尼黑、羅馬等世界各大院校電影學院必備教材!
★ 1997年出版,暢銷20餘國,長占美國亞瑪遜網(wǎng)路書店 Top 1 暢銷書行列!
翻譯出版超過20種語言,每年巡迴世界開辦「STORY講座」!
★歷屆講座學員中:
59人榮獲奧斯卡獎,超過214人獲奧斯卡提名;
170人榮獲艾美獎,超過500人獲艾美獎提名;
30人榮獲美國編劇協(xié)會獎、26人榮獲美國導演協(xié)會獎!
(截至2013年為止,紀錄持續(xù)更新中)
★包括Brian Kelly:《唐頓莊園》導演
Terence Winter:影集《海濱帝國》故事原創(chuàng)暨主筆
George Mastras:影集《絕命毒師》導演、編劇
Hawk Ostby:電影《鋼鐵人》編劇
Zak Penn:電影《復仇者聯(lián)盟》、《X戰(zhàn)警2》、《環(huán)太平洋2》(撰寫中)編劇
Paul Edward Haggis:《衝擊效應》(Crash)、《登峰造擊》(Million Dollar Baby)編劇
Akiva J. Goldsman:電影《美麗境界》、影集《危機邊緣》(Fringe)編劇
Pete Docter:《天外奇蹟》、《怪獸電力公司》導演暨故事原創(chuàng)、《瓦力》故事原創(chuàng)、
Michel Hazanavicius:電影《大藝術(shù)家》導演、編劇等
◆
「麥基的故事學,是皮克斯王國的律法?!?br>——《皮克斯傳奇》(The Pixar Touch)
「關(guān)於故事結(jié)構(gòu),我所知的一切都來自麥基。沒第二句話?!?br>——奧斯卡原創(chuàng)劇本獎、改編劇本獎得主Paul Edward Haggis
◆
在故事創(chuàng)作的領(lǐng)域,你是滿懷壯志的新手,卻屢戰(zhàn)屢???
還是耕耘多年的老手,卻苦於無法再上層樓?
你筆下的故事,有沒有以下的「毛病」?
˙人物塑造流於表面化,沒有揭示人物的性格。
˙對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與其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沒有深刻的洞察。
˙情節(jié)充滿省力的巧合,以及經(jīng)不起推敲的動機。
˙由一系列可以預見、手法低劣的陳規(guī)俗套拼湊而成,毫無生命力可言。
新手會犯什麼錯?
寫作時,摸索著拿自己的作品來與常年閱讀小說、觀賞電影或戲劇時潛移默化而成的模型加以對照,並據(jù)以調(diào)整。非科班的作家稱之為「直覺」,其實只是習慣使然,而且有嚴重的局限:若不是在模仿心中這個原型的模式,就是自以為是地企圖顛覆這個模式,但這兩者絕對都稱不上什麼技巧,只會令劇本中充滿商業(yè)片或藝術(shù)片的陳腔濫調(diào)。
明明有才華,為什麼就是寫不出好作品?
大致不出兩個原因:不是被一個自以為「非證明不可」的觀念所蒙蔽,就是被一種「非表達不可的」情感所驅(qū)使。但有才華的作家能寫出好作品,通常只有一個原因:他們被想要打動觀眾的欲望所鞭策。
故事大師懂得如何把最微不足道的事物講得生動精彩,
蹩腳的說故事者卻會使深刻淪為平庸。
◆
■大師開課,歡迎提問!
Q:到底什麼該寫進去?什麼不要寫?該放在什麼之前,又該接在什麼之後?
A:這就是結(jié)構(gòu)!從角色的人生故事中,選取一些事件編寫成有策略目標的場景段落,來引發(fā)觀眾特定的情緒,並表達特定的人生觀點。
Q:但是,該選擇什麼樣的事件?
A:「事件」應該在角色的人生處境裡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改變——透過翻轉(zhuǎn)二元「價值觀」(Value)來表現(xiàn)與體驗,例如生/死、愛/恨、自由/奴役、真相/謊言、勇氣/懦弱、忠貞/背叛等。
Q:怎樣塑造主角才能成功?
A:「主角」不一定要引人好感,但一定要引發(fā)同理心!
有些作者沒有察覺「引發(fā)好感」和「引發(fā)同理心」間的差異,不自覺地只想塑造出好人,但事實上,角色有人緣未必能讓觀眾投人。能讓觀眾認同的,是刻劃入微的角色。成功的角色可以引發(fā)同理心,使觀眾心生「我也是這樣!」的感受,跟主角產(chǎn)生同理連結(jié)。
Q:怎麼從好的角色設(shè)定,進階到好的角色刻畫?
A:創(chuàng)作必須由內(nèi)而外!問自己:「如果我是這個角色,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怎麼做?」
作者是即興演出者,必須化身自己筆下的所有角色,在自己的想像當中演出,直到角色獨有的真誠情感在血液中流動,因為只有當你創(chuàng)造出能打動自己的作品,你才能打動觀眾。如果一直停留在角色的外在,寫出來的情感勢必淪為千篇一律的老套。
Q:交代背景好無聊……怎麼辦才好?
A:把背景鋪陳徹底化為劇情!
高明的編劇會把鋪陳用的背景資料打散,只在觀眾需要知道、想要知道的時候才出手,還能把最精采的部分留到最後,所以到最後一幕的高潮還能有爆點。只要掌握兩個原則:一、切勿把觀眾兩、三下即可推斷出的經(jīng)過放入故事;二、切勿略過鋪陳,除非故意隱藏資料可以造成一時錯亂的效果。
Q:為什麼一定要有「衝突」?
A:因為「對立的力量」愈強大、愈複雜,角色和故事一定呈現(xiàn)得愈完整!
對立力量=對抗主角意志與欲望的所有力量之總和,未必是指某個特定的反派或壞人,而且只要故事類型相符,大反派也可能很討喜,就像「魔鬼終結(jié)者」。故事必須把衝突的深度、廣度推到人生體驗的極限,讓衝突強大到逼得你的主角拿出更強的正面特質(zhì)來解決。
Q:怎麼營造「對白力」?
A:「不要寫」最好!
電影美學百分之八十靠視覺,百分之二十用聽覺。假如你能用視覺的方式表現(xiàn),就一句對白也別寫。電影對白不是對話,必須以最少的話表達最多的意思。其次,它必須有方向。每次對話往返,都必須把該場景的節(jié)奏轉(zhuǎn)往某個方向,以反映行為的變化,而且不能重複。第三,它應該有目的。
Q:劇情有BUG怎麼辦?
A:忙著補漏洞之前,先自問:「觀眾會注意嗎?」
劇情有「漏洞」,觀眾就會給編劇扣分。有漏洞,少的不是動機,而是邏輯,是因果之間缺少關(guān)連。想辦法把沒邏輯的事件串起來、補上漏洞,只是用這種方式補救,往往得另寫新場景。沒膽的編劇會草草蓋住漏洞、祈禱觀眾不會注意。有的編劇選擇挺身面對問題,大方把漏洞秀給觀眾看,再說這不是漏洞,例如《魔鬼終結(jié)者》。
Q:如果一定要請出「解圍之神」(deus ex machina),怎麼做比較好?
A:讓巧合盡早出現(xiàn),給它充分的時間產(chǎn)生意義!
用「巧合」逆轉(zhuǎn)結(jié)局,是編劇的大忌,不僅抹煞所有意義與情緒,更是侮辱觀眾。絕對不可以讓巧合突然跳進故事、變成某個場景的轉(zhuǎn)折,然後又突然跳走。我們不必迴避巧合,而該用戲劇呈現(xiàn)巧合怎麼進入生活,假以時日累積出意義後,又怎麼從毫無邏輯可循的隨機事件,變成現(xiàn)實生活的邏輯。切記:故事講到後半,就別用「巧合」了。故事愈到後面,愈該把重心放在角色上。
掌握更多專家級編劇心法,
讓你的才華與創(chuàng)意終於被世人看見!
(展開)
所屬書單
15歲
6年前 放入書房
11歲
8年前 放入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