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覺醒》 筆記
1年前
高三,言拼不言苦 在高考結(jié)束后,許多同學不是扔草稿紙就是撕書、燒書,可見高三在他們的記憶里并不美好。 我比較贊成強調(diào)高三的“拼”,并不認同給孩子反復強調(diào)高三“苦”。我知道“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梅花香自苦寒來”。 但我更覺得孩子應該拼一拼,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潛力可以發(fā)掘?!?拼,是一種主動的、進取的心態(tài),而每一次解決問題、戰(zhàn)勝自我都是一種勝利,對孩子都是一種激勵。而苦,是一種被動的自我感覺。我認為,真正為了目標努力拼搏的人,往往是感覺不到苦的,至少在當時,他不會覺得自己過得苦。
2贊
舉報
1年前
成為一個有效率父母的基礎(chǔ):讓自己成為一個最清醒的活在當下的人體。它之所以是為人父母的核心,是因為孩子不需要我們的主張和期望,也不需要我們的權(quán)威和控制,我們需要的僅僅是調(diào)整身心,在每一個當下與孩子和諧相伴。
1收藏
舉報
4年前
今天終于看完了。印象最深的兩條 1要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就得當時當?shù)夭扇⌒袆?2 發(fā)生沖突后,要等冷靜后回顧行為,認識行為的深層意義
1贊
舉報
1年前
一行精華: 我渴望每天與孩子從容優(yōu)雅地相伴,僅僅陶醉于孩子本身的存在。 一行評論: 父母得向孩子們學習"活在當下"的能力,首先該學習與覺醒的是大人,敞開心扉,任孩子把我們教養(yǎng)成他們所需要的父母。
3年前
《父母的覺醒》 在勤勤懇懇的陪伴大寶,一路從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到逐漸撥開云霧,遇見教養(yǎng)的本真過程中,內(nèi)心深處一直有一個渴求,期待能有機會提前修煉修煉“為人父母”這門玄學。 原以為,這是一個不可達的奢望,遇見《父母的覺醒》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是書讀得太少了!教養(yǎng)是一門學問,不是玄學!在國外頂尖的學府里,有一大波頂尖的學者、教授們在幫我們編制“教材”,原來是真的有“父母修煉手冊”的! 《父母的覺醒》是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教育專家沙法麗·薩巴瑞博士以心理學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為依托,以喚醒父母,指導父母回歸本真,以享受的心態(tài)、智慧的方法,將孩子... (展開)
3年前
“完美無缺的父母如同海市蜃樓里的幻境,世上沒有絕對理想的父母,也沒有絕對理想的兒女。我們能給予孩子最有價值的教益,莫過于:生活的意義就在于展現(xiàn)一個覺醒的自我”。 我們不能做那種大氣大權(quán)在握的家長,而應該成為孩子左右不離的伙伴。在應對孩子情緒的同時,我們自己的感受也需要新陳代謝,養(yǎng)育孩子意味著像一種新的步調(diào)妥協(xié),父母需要培養(yǎng)自己的耐心,并對當下的情形,因勢利導。為孩子設置行為底線,將孩子的行為與自己的自負感分離開來,然后用平和的心態(tài)制止他們的不恰當行為,形成有覺悟的紀律約束,不再是父母同孩子之間的對立。讀到這里,我找到了“解藥”。我們接... (展開)
4年前
#閱讀 2020.12.29 《父母的覺醒》下 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幾天,漸漸明白波仔媽的育兒日記就是覺醒方式,覺察當下的情緒,認識自己,當我們的自我認識越深化,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就會越發(fā)寬廣,足以容納生活中的一切遭遇。 你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你首先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活在當下,活得真實而純粹,快樂而富足。
第四章-對自負感發(fā)起沖擊。 如果父母能夠接受自己的局限性與不完美,孩子也會坦然接受自身的一切,從容地做真實的自己。
父母的覺醒
作者:(美) 沙法麗·薩巴瑞(Shefali Tsabary) 著;王臻 譯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09
頁數(shù):280
字數(shù):220000
開本:16
虛構(gòu):非虛構(gòu)
ISBN:9787552003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