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5-09-08 · 圖片1
                 序

    福建向來是中國主要僑鄉(xiāng)。19世紀以前,海外僑民總數(shù)全國第一。19世紀以后,海外僑民數(shù)量僅次于廣東。21世紀前期,福建華僑華人數(shù)量約有1600萬,遍布于世界160多個國家。
    自宋代至明清,福建海商長期主導東亞海上貿易,也帶動大批福建人移民海外。相比來自其他省份的華僑華人,閩僑更擅商賈,經商者比例較高,財力雄厚,且高度集中在東南亞,與家鄉(xiāng)關系密切。近代以來,華僑回鄉(xiāng)投資,海外人才參與福建政治、經濟和科技文化建設,一直是福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動力之一。長期以來,福建華僑的僑匯和捐贈,更是僑鄉(xiāng)民生和建設動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福建華僑華人生存、發(fā)展狀況和對家國的重大貢獻,高度集中反映在“僑批”上。
    僑批通常指華僑寄回國內的一種“銀信合封”傳遞物,即華僑通過回國同鄉(xiāng)、專門或兼職信使(俗稱“水客”)及后來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的家書和附有簡單留言的匯款憑證。僑批是早期華僑與家鄉(xiāng)聯(lián)系的最重要載體之一,也是海外赤子的情感寄托。僑批作為反映中國東南沿海人民文化特色的重要民間文獻,承載僑鄉(xiāng)、移民、華僑華人的文化記憶,融匯數(shù)百年來的中外交通、商貿往來、郵傳驛遞、金融匯兌等方面的歷史記錄,具有真實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罕見性和完整性等特點,其價值猶如敦煌文書。對我本人關注的中國經濟史、中外關系史、中國國際關系等學科而言,僑批文獻也具有較大的學理性價值。
    福建華僑眾多,僑批種類和數(shù)量也居國內前列。2013年,由國家檔案局牽頭,福建和廣東的僑批申報并成功人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成為世界記憶遺產大家庭中的一名成員。福建僑批數(shù)量或不如廣東所收集的數(shù)量多,但獨具特色,是中國僑批的主要組成部分。
    福建檔案館此次出版《福建僑批檔案文獻匯編》(以下簡稱《匯編》),第一輯共25冊、內容大概分為政策規(guī)章、注冊登記、業(yè)務管理、調查統(tǒng)計及稽查督查等五類、各類各具特色,均有較高的文獻和學術價值。尤其是調查統(tǒng)計類的僑批檔案,所記載的絕大部分信息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多為其他文獻所未見,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其編輯和整理更是獨具匠心,是該《匯編》的一大亮點。
    注冊登記類的僑批檔案里含有許多批局在官方登記的權威信息,包括創(chuàng)辦人、創(chuàng)辦時間、國內外各地分號或辦事點的網絡分布信息、聯(lián)絡人及具體地址等,恰是當前學術界研究批局網絡極其缺乏的原始素材,可為各個研究領域的有力輔證。
    業(yè)務管理類的僑批檔案中涉及大量批局及郵局自身運營僑批業(yè)的原始記載,從中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中國僑批業(yè)的發(fā)展脈絡,系統(tǒng)、全面地認識從清末至民國末期,包括郵政總署、稅務總署郵政處、交通部郵政總局、交通部郵政儲金匯業(yè)總局、福建郵務管理局、福建郵政管理局等官方機構與民間批局之間的關系及批局與銀行之間的關系,他們在僑批業(yè)的競爭角逐與權衡合作,是中國近現(xiàn)代進程中金融發(fā)展的歷史縮影。
    《福建僑批檔案文獻匯編》的出版,為研究福建華僑華人史、福建本地歷史和福建對外交流史,提供了罕見的第一手資料,也有助于福建各級政府更好地把握僑情。編者展現(xiàn)的學術功力和編輯水平可圈可點,提升了福建在全國僑批整理和出版領域的地位。組織該《匯編》的馬俊凡副局長還同時承擔福建省政府組織的《福建華僑華人史》撰修工程的相關檔案編輯項目,為《福建華僑史》撰修提供相關文獻目錄。本人作為華僑華人史研究學者和《福建華僑華人史》主編,謹對主持和參與《匯編》工作的領導和相關人員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莊國土
                          2017年11月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6個月
書評
福建僑批檔案文獻匯編第1輯1
福建省檔案館 編 /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前言

僑批是海外華僑華人通過民間渠道以及金融、郵政機構寄給國內家鄉(xiāng)眷屬的匯款與書信的合稱(“批”是福建方言對書信的稱呼),也稱“銀信”,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僑鄉(xiāng)。據(jù)現(xiàn)有的檔案文獻遺存,有關僑批的最早記載可追溯至18世紀80年代(清乾隆年間),直至20世紀70年代歸口銀行管理,歷時近200年。
僑批檔案真實記錄了僑鄉(xiāng)和僑居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風土人情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展現(xiàn)了廣大華僑華人刻苦耐勞、自強不息、團結互助的拼搏...
6個月
書評
福建僑批檔案文獻匯編第1輯1
福建省檔案館 編 /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序二

僑批的社會、文化、經濟作用
僑批史是華僑華人史研究中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僑匯擴大了華南與東南亞地區(qū)之間的金融市場,僑批(僑匯、銀信、民信)是僑鄉(xiāng)和東南亞進行聯(lián)系的社會紐帶,在溝通兩地信息方面,亦起著橋梁作用。概括地說來,僑批具有社會、文化、經濟層面的三層作用。
第一個層面,僑批是華僑給僑鄉(xiāng)的書信和匯款,海外華僑華人寄送信函與金錢,最基礎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僑鄉(xiāng)家人的生活水平,體現(xiàn)的是家族與宗族內部的來往。依據(jù)家族...
6個月
書評
郵政用品研究2023年總第二十期
甌越郵政用品研究會
甌越寄語

《郵政用品研究》于2005年創(chuàng)刊,每年一期,迄今前后19年了。因2010年出了一期增刊,也就是出了兩期,今年出的已是20期。20期,對于一個民間郵刊而言,能堅持下來,非常不容易。其原因我覺得,一是廣大會員的支持,如果沒有需方,印給誰看?二是作者的無私奉獻,本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精神,花時花神寫出稿子,把集郵的心得體會拿出來和同好分享,還沒有一分錢稿費;三就是要歸功于編輯委員會的成員了,不但出錢(靠會費印出精美的郵刊是不夠的)...
6個月
書評
香港特區(qū)郵刊第一期
香港特區(qū)集郵研究會
創(chuàng)刊辭

在香港出版一本大型郵刊,是我們多年的宿願,但其困難,相信大家也可想像。
今年,亞洲金融風暴席捲香港,百業(yè)蕭條。香港有名的集郵市場中環(huán)誠利商場和九龍的好旺角商場,大多數(shù)郵票社都門可羅雀,往日人頭湧湧的景況不再復見。在這種並不好的社會經濟背景下,我們覺得更應該在集郵中提倡郵學的研究。真正集郵者是不理會股市是否暴跌,樓價是否狂瀉,反而覺得這是收集到夢寐以求的珍品的好時機,君不見百多萬港元的「綠衣紅娘」、「小壹元」相繼易主。
...
6個月
書評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資票品目錄(1999-2000)
國家郵政局 編 / 北京出版社
前言

為保證各級郵政部門業(yè)務工作需要,滿足其他有關部門和廣大集郵者的需求,從1999年度起,國家郵政局將其全年發(fā)行的郵票、郵資信封、郵資明信片、郵資郵簡和郵資信卡等郵資票品的圖案、技術資料和有關背景資料編輯成冊,作為年度郵資票品目錄公開出版發(fā)行。本目錄匯集了1999年及2000年兩個年度的郵資票品資料,2001年以后將每年出版一冊。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
6個月
書評
郵政用品研究2019年總第十六期
甌越郵政用品研究會
甌越寄語

《郵政用品研究》,一本深受眾多郵政用品集郵愛好者喜愛和期待的郵刊,作為甌越郵政用品研究會會刊,自2005年創(chuàng)刊以來,始終秉承著以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術與史實相結合、質優(yōu)與精致相結合為辦刊宗旨,以資料性、郵識性、研究性為辦刊方針,為甌越郵政用品研究會會員和各地的郵政用品集郵愛好者提供優(yōu)質的郵政用品集郵文獻,并為此構筑一個集交流、學習、探討和研究郵政用品集郵的平臺而努力奮斗。
當前,百花齊放的民間集郵研究會...
6個月
書評
官民合遞錄
太倉市中國民信局研究會
序言

在中國民營通信機構的發(fā)展歷程當中,不斷編織其服務網絡,到了清末,已然達到“匯通天下,信通天下”之局面。中國的民營通信機構還經常與各種官方通信組織進行合作,特別是近代郵政體系進入中國后,因其服務版圖還未能拓展到更廣大的領域,經常需要利用民營通信行業(yè)現(xiàn)成的服務網,才能將郵件送達。本書旨在收羅那些官方或半官方通信組織與中國民間民營通信機構聯(lián)合寄遞的信件,以利于今后大家對此種信件的收集與研究。
1896年大清國家正式開辦郵政之時...
6個月
書評
2001-2006中國普通郵資信封(白封)資料匯編(第二版)
高傳智
中國普通郵資信封(白封)資料匯編
(2001-2006)

自PF1《芙蓉花》開始,新中國普通郵資信封進入“大封時代”。由PF1的1號封(162MM*103MM)時代,到PF7的2號封(176MM*110MM)時代,至PFI1一早躍升為6號封(230MM*120MM)及PF21為代表的7號封(229MM*162MM)時代,“大封時代”至今業(yè)已二十余年,這一時期普通郵資信封空白封(簡稱普自封)的發(fā)行分以下幾個階段:
2001年6月-...
6個月
書評
郵史研究第二十四期
海峽兩岸郵史研究會
編後語

「郵史研究」第二十四期在俞會長的積極運作下,很順利地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獲得熟烈迥響,不論是郵文或是助印人數(shù)都有相當好的成績表現(xiàn),還很反映出在目前集郵環(huán)境下,郵壇先進們對華郵的研究熱度依然有增無減,這是相當可喜的現(xiàn)象。
本期共刊出郵文二十篇,涵蓋早、中、近期,種類有票、封、片、簡、戳與郵刊六類。早期郵文11篇中有介紹新發(fā)現(xiàn)1886年小龍封,論述罕見的紅印花墨綠色加蓋票,書信館與海關互遞信封更近一步闡述海關郵政末期的精采史實...
6個月
書評
郵政用品研究2005年總第一期
甌越郵政用品研究會
甌越寄語

2005年2月26日,一個新生的民間集郵組織----甌越郵政用品研究會正式誕生了。雖然那時只有十多位與會者坐在浙江省蒼南縣的會議室內,可通過網絡一大批醉心于郵政用品收集研究的集郵愛好者都聚焦于此。會議為今年的工作定下了基調,那就是“辦好一份會刊,搞活一個論壇,建好一個網站”。
網站的主頁建了,還在努力之中(http://www.yzypw.com);論壇日新月異,正在蓬勃發(fā)展(http://bbs.yzypw.com);...
福建僑批檔案文獻匯編第1輯1
作者:福建省檔案館 編
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12
打雜兒的圖書館
打雜兒的圖書館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