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子
2014
發(fā)布于 2023-09-03
老師在群里要求大家要拍照打卡,往年都是如此,沒有要求寫作文什么的。幸好沒有,寫作文對我兒子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比起寫漢字他寧愿做數(shù)學題。
現(xiàn)在孩子能看的東西太多了,知識的海洋,任他們翱翔。至于能記住多少就不好說了。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10歲
想法
《開學第一課》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節(jié)目,今年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旨在鼓勵我們在新的學期中積極投身學習,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做好準備。節(jié)目精選三個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國家版本館、《儒藏》、《中國歷代繪畫大系》,著眼于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的大范疇,貫通歷史、現(xiàn)在和未來?!度宀亍饭こ淌紫瘜<彝醪┙淌?,為同學們講述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后的守護故事,并回顧《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匯聚《儒藏》的過程,讓同學們更能感受到薪火相傳的歷史自覺與文化自信;《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工...
6歲
11歲
想法
完成規(guī)定作業(yè) 老師要求觀看并寫一段觀后感。諾言一起看了,言言中途跑了,看來普適性還是不夠。諾認真看完全程,結束后也水了一篇,確實夠水的,純粹應付型。權當是一篇日記吧?!疤K拉”忽悠的一天,停課在家也賦閑,繼續(xù)按部就班學習吧。新學期,加油!
16歲
17歲
想法
?。繘]看 看到你這個才想到今年我們沒有看開學第一課啊。忘記了的核心原因,可能就是老師沒有要求看,沒要求拍照片寫小作文吧。哈哈哈哈哈。
還有就是吧,現(xiàn)在作業(yè)太多了,完全沉浸在拼命寫作業(yè)的悲痛之中,想不起來看開學第一課了
9歲
15歲
想法
看了。倆孩子都得打卡拍照,就一起合照一張交差,哈,還拍了有家長出鏡的,總之,為了拍照手機相冊可不止這張??
本來1號就得開學的,臺風假推遲到4號。這偷來的日子真的覺得特別爽,悠哉悠哉看《開學第一課》,而不是之前得上課回家趕作業(yè)匆忙擺拍發(fā)班群,感覺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都特別好看了,哈哈哈,不過還是老大看得比較認真,老二有點坐不住。我也一起看了,對《千里江山圖》和武夷山公園印象最深??
13歲
想法
我在忙著整理東西,孩子自己看了。也不知是不是因為開學已一周,開學的儀式感已經體會過了,老師竟然沒有在班級群里發(fā)觀看《開學第一課》的任何信息,而往年總要拍照上傳班級群的。正好昨天是周五,作業(yè)不需要第二天上交,所以還是建議孩子自己看了。畢竟一年就一次,看看也挺好。
13個月
5歲
想法
孩子看《開學第一課》有很多積極作用。

從知識層面來說,節(jié)目涵蓋了豐富的內容,包括歷史文化、科學技術、自然生態(tài)等多個領域。例如介紹古代的詩詞歌賦,可以讓孩子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講解航天航空知識,能夠拓寬孩子的科學視野。

在價值觀培養(yǎng)上,節(jié)目通過講述榜樣人物的故事來激勵孩子。比如體育健兒頑強拼搏的事跡,可以讓孩子懂得堅持和奮斗的價值;對時代楷模事跡的展現(xiàn),有助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他們向榜樣學習,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

同時,《開學第一課》也能夠增強孩子的民族...
8歲
想法
看了,有點長,分三段看完的 老師建議看的,晚上太晚了,沒看完,周六分了幾段看完的。
陪娃看了一會,挺震撼的,漲了很多知識。
看天地,知世界,才能不被困在方寸之地,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意義。
時代在進步,不能按照之前陳舊的觀念再去引導孩子了,孩子得學習進步,家長亦如是。
10歲
想法
今年沒看,雖然老師在群里發(fā)了看得鏈接,但是沒有強制打卡,就沒去看了。每年的《開學第一課》如果不是強制性打卡,都沒什么興致看,感覺今年更上一層樓,其他地方有畫手抄報的,還有寫觀后感的。會留意到這個,純粹是因為突然一覺醒來一堆觀后感就有人分享了。
8歲
想法
看啦看了,雖然是學校老師邀求看的,但是和孩子一起看完了。特別不錯,激起孩子保持夢想的心。想要成為飛行員或發(fā)明家。也了解到科技和中國文化的傳承。也讓我對武夷山感興趣,想去!
4歲
8歲
想法
小盆友昨天正式成為新一生,本以為老師會讓看開學第一課,結果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的群消息,都沒看到老師通知看,想了想,沒通知就不看了吧,之前在幼兒園就要求看,拍照打卡,小朋友剛開始還看得津津有味,看一會就沒興趣,拍個照打個卡敷衍了事了。進入小學,以為要看呢,結果也不知道今年怎么回事,不讓看了,省事了,哈哈??
?? 曼子
?? 曼子
2014
作者熱門分享
論立志的重要性  贊5 · 收藏4 · 評論16
當初你是怎么帶娃走上原版路的  贊10 · 收藏4 · 評論3
我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贊6 · 收藏4 · 評論3
大家放學回家會讓娃看電視嗎?  贊1 · 收藏4 · 評論6
怎么用好家里各種邊角空間  贊7 · 收藏2 · 評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