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搬到新家住,2019年新年第一天,一家三口在新房子里迎接新春佳節(jié)。大年初一忘記拍照片了,說說我們這里的一些風俗習慣吧。 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吃團圓飯,滿桌的菜,有一道必不可少,就是魚啦,因為魚普通話諧音“余”,我們這里方言讀音“魚”與“紅”又是一樣,所以很討吉利口彩,年年有余,又為來年開個紅頭。吃完年夜飯,長輩們就要守歲,然后給小輩分壓歲錢。12點一到,家家戶戶開門放鞭炮,我們稱“開門炮”,有迎新納吉之意。 正月初一早上,吃的是五味粥。我還記得很小的時候,爸爸一年到頭平日里幾乎不下廚,但是每年大年初一,爸爸都會一大早起來煮五味粥,男人年初一煮五味粥,這是我們本地的風俗。所謂五味粥,是用紅棗、番薯、毛芋、赤豆、豆腐煮米粥,據(jù)說在年初一早上吃了五味粥,就會招來五福。?
吃完五味粥,就去長輩家“拜歲”,就是拜年啦,而且一般是爺爺奶奶家,長輩會給晚輩以拜歲錢。我們這里,去外公外婆舅舅阿姨家拜年是大年初三開始才可以去的,俗稱“吃粽”。習俗中,大年初一這天,是不動刀剪,不勞作,不罵人,不吵架的。所以這一天,小時候如果吃了零食地上掉了果皮紙屑,老媽不讓掃地。 中午吃除夕預(yù)制的餃餅筒,據(jù)說是濟公發(fā)明的一種面食,面皮里面包的餡料有豆面、冬筍、芹菜、豬肝、五花肉、雞蛋、蝦皮、豆腐,凡是你能想到的你喜歡的,都可以包進去。?
?
晚餐大多吃扁食,有點象北方的餃子、南方的餛飩,但比餃子精致,比餛飩豐滿,里面的餡有蘿卜、荸薺、冬筍、瘦肉、豆腐干、雞蛋等等剁成的碎丁,配上調(diào)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