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雖性別男,但四個多月開始說話,七個月語言和意義能對上,一周歲時會說的詞超過一百。一歲三個月可背童謠。
自己是女漢子,學前最愛的玩具是電動摩托車。玩偶娃娃是用來玩打針游戲的,衣服都被扒了。小學時自己攢零花錢買發(fā)動機做小發(fā)明(雖然啥都沒做出來),家里有無數(shù)輛四驅(qū)車。
所以所謂男女區(qū)別,對我只是一種調(diào)侃的說辭。對兒子的教育很少考慮性別因素。當然他有些偏好確實符合男娃刻板印象。社會也會給他一些相關的教育,盡管我并不贊同。
無論他是不是因為是男孩而頑皮粗心,對我來說那只是一個屬于他自己的特質(zhì)。如果影響到學習生活,都要干預(當然成不成功另說)。
與此同時,對于性格中偏社會認為的女性一方的,如他極為喜歡小白兔并且每天學兔子賣萌,也只是他諸多特點中的一個,我覺得還蠻可愛的啦,嘻嘻(他并不屬兔,為此還郁郁寡歡了一段時間。因為班上多數(shù)人屬兔)。
性別偏見曾經(jīng)對我影響極大,幾乎貫穿整個人生?;旧现钡阶x完博士才有所改觀。當我回首望去,我的祖輩也深受其害,沒有發(fā)揮出她們的潛能。如今在低齡階段,雖然顯得男娃弱勢一些,但偏見就是偏見,無論偏向哪一方。
愿每個孩子都能因他們自身的特點而被看見,而不被性別,種族等等與生俱來的標簽所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