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對自己學(xué)業(yè)比較自信,也自認為讀到了能夠到的天花板學(xué)校的我,最近感覺,這好幾年,我們在家里聊的東西都挺舊的,沒有什么新東西。
我們一家人很喜歡聊天,放學(xué)了回來聊天,吃飯聊天,吃完飯聊天(這樣一想,怪不得沒時間學(xué)習(xí),哈哈。)。
我聽我愛人講的話,感覺最為明顯。他講的東西,對社會,對一些人的看法,一些觀點,還有他懂得一些知識,其實一直是這些,沒有什么新的。
然后我反思,我其實也是這樣。我和他并沒有什么區(qū)別。我的人生體會,我的見識看法,我讀的書,我看事情的角度,也是比較固化了。
我和愛人單獨聊,講起這個反思。兩個人就一個感慨,哎,還是讀的書太少了。我也是覺得,讀的書還是太少了。
另外,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自己的生活也趨于穩(wěn)定,沒有太多突破,沒有很多創(chuàng)造力。所以,自己也覺得沒有什么新感受。
雖然舊的,陳的,不一定不好,不過我仍然覺得,對于我的孩子,正是這種蓬勃向上的年紀,多一些新見識,新知識,新理解,會比較有助于她們。
我自己在成長最為迅速的幾個階段,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體驗,新挑戰(zhàn)。簡直像90度爬坡,對我自己來說,那個成長速度是火箭級別的。
反思過來,我能為自己的新生活做一點什么呢?人到中年,我的思維和經(jīng)驗也趨于穩(wěn)定了。是多讀書嗎?這個好做,讀幾本書,并不難,對生活沒有太多改變。還是反思生活本身?應(yīng)該為生活做一些什么?
答案未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