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1-05-27
孩子在成長中總會遇到各種困境,社會動蕩、家庭破裂、親友故去、疾病、無助......
然而這樣的內(nèi)容在繪本中卻常常被回避。父母寧愿在孩子面前筑起一道墻,讓孩子遠離這些沉重的話題。結果就是我們的孩子越來越脆弱,甚至一點小小的傷害都會影響孩子的終生健康。這種無視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已經(jīng)帶來了很嚴重的后果......?《開往遠方的列車》以19世紀50年代美國的真實事件為背景,描寫了一群孤兒一路搭乘火車求被收養(yǎng)的故事。這些孤兒們在旅途中一路親身經(jīng)歷了世態(tài)炎涼、好友分離以及幻想破滅,滿是辛酸的況味,讀后讓人心隱隱作痛。
然而悲傷的故事卻不乏溫暖,困境中孩子的心靈被磨礪得愈發(fā)堅強,他們擦干眼淚,最終勇敢地擔當起自己的命運。?正如作家所說“繪本最棒的地方,就是通過故事讓孩子很早去理解人生樣貌,從小開始為自己的人生做準備”。

19世紀50年代中期到20世紀20年代末,無數(shù)輛“孤兒列車”將紐約孤兒院的孩子們送到西部的接納家庭中,作者邦廷和畫者希姆勒合力而為的獨特深刻的故事就發(fā)生在其中一輛“孤兒列車”中。

整本書語言簡潔,圖畫明晰,筆觸細膩,描繪了一個基調(diào)悲苦而又結局欣悅的感人故事。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6歲
書評
開往遠方的列車
[美]伊夫·邦廷 文; [美]羅納德·希姆勒 圖; 劉清彥 譯 / 河北教育出版社
聽著恩雅的音樂,伊芙邦廷的文字就這樣輕而易舉的深深地打動了原本柔軟的心。這樣的題材傳達了父母無條件的愛和關懷對一個人成長多么重要。特別喜歡羽毛的這張照片,傷感中的希望。故事的結尾有這樣一段話:“有時候,你最后得到的會比你原先想要的更好。”愿我們,都能擁有這樣的有時候,都能在人生列車,找到心靈的停留。
15歲
書評
開往遠方的列車
[美]伊夫·邦廷 文; [美]羅納德·希姆勒 圖; 劉清彥 譯 / 河北教育出版社
這本書先打動了我,做了一番準備后與妞親子共讀。故事讀來有苦有澀,既有心酸、無奈、分別,也有勇氣、希望和溫暖。這種題材妞很少接觸,她一直安安靜靜地聽著,沒有太多表情。但沒有小動作、沒有提問,專注看插圖就足以顯示這的確是一本讓小讀者體驗不同情感、不同人生的經(jīng)典繪本。

繪本描述的是一段真實的歷史,講14個孤兒搭乘火車,沿途人們自愿收養(yǎng)的故事。文字清澈細膩,前后呼應伏筆不斷,對主人公“瑪莉安”的心理描寫絲絲入扣,在作者冷靜的筆觸下,妞顯然被帶入到那列孤兒列車背景中。

第一遍閱讀:...
2歲
16歲
書評
開往遠方的列車
[美]伊夫·邦廷 文; [美]羅納德·希姆勒 圖; 劉清彥 譯 / 河北教育出版社
《開往遠方的列車》講的是孤兒們坐火車一路找收養(yǎng)人家的故事,主角“我”的心理變化描述的十分細致,渴望自己的媽媽前來領養(yǎng),看著別人都被領養(yǎng)走后的孤單和失落,以及最后選擇了自己的新家,讓人讀來一路為她揪著一顆心,捏了一把汗,最后看到慈祥的夫婦以及“我”的接納,我們的心才放下來,心里竟然真的在默默祈禱,希望這些孤兒們都能收獲一個美好的家。雖然憂傷,但是憂傷中依然帶著希望。非常深刻的繪本,露露已經(jīng)長大,是時候讓她面對一些不一樣的情感,讓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更豐富
10歲
書評
開往遠方的列車
[美]伊夫·邦廷 文; [美]羅納德·希姆勒 圖; 劉清彥 譯 / 河北教育出版社
孩子在成長中總會遇到各種困境,社會動蕩、家庭破裂、親友故去、疾病、無助......

然而這樣的內(nèi)容在繪本中卻常常被回避。父母寧愿在孩子面前筑起一道墻,讓孩子遠離這些沉重的話題。結果就是我們的孩子越來越脆弱,甚至一點小小的傷害都會影響孩子的終生健康。這種無視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已經(jīng)帶來了很嚴重的后果......

《開往遠方的列車》以19世紀50年代美國的真實事件為背景,描寫了一群孤兒一路搭乘火車求被收養(yǎng)的故事。這些孤兒們在旅途中一路親身經(jīng)歷了世態(tài)炎涼、好友分離以及幻想破滅,滿是辛酸...
15歲
書評
開往遠方的列車
[美]伊夫·邦廷 文; [美]羅納德·希姆勒 圖; 劉清彥 譯 / 河北教育出版社
14名孤兒在兒童救助站的工作人員盧小姐的帶領下搭乘“孤兒列車”,前往遠方小鎮(zhèn),期待被沿途鄉(xiāng)鎮(zhèn)的人們所領養(yǎng)。幾年前,瑪麗安的母親將她送到兒童救助站時告訴瑪麗安,她將前往西部開拓新生活,待一切穩(wěn)定下來,便會回來接走瑪麗安。但自從母親走后便杳無音訊。這一次,孤兒列車的消息及行進路線早已在各大報紙上報道。瑪麗安滿懷期待,她想,母親一定已看到新聞,會在沿途的某一站來接走她??墒牵徽居忠徽?,直到終點站遠方小鎮(zhèn),母親始終未出現(xiàn),瑪麗安成了唯一一個未被領走的孩子??吹轿闹羞@段,我淚如雨下—...
13歲
想法
40天了 #40天了
?樓棟今天成功轉為抗原樓
理論上?1個半月能控制住的疫情
對于我們就是能下樓這么簡單
這40天的停滯擋不住窗外的生機
白鷺相約逛街,野狗整晚狂叫
雨后的空氣滿是山里的味道
渴望自由
勝于渴望解封

?
13歲
想法
這周準備聊這本,面對這樣一本重量級的獲獎作品,心中充滿虔誠和敬畏。
該如何解讀才能體現(xiàn)精髓?
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準備和女兒好好討論一下。

最近疫情封控,感受到了行動和物資的雙重受限。
開始和女兒看荒野求生節(jié)目了,似乎找到了某種共鳴。
封控期間切身的體會都是我們?nèi)蘸蟮呢敻弧?br/>
13歲
想法
今天要不要告訴孩子世界上沒有圣誕老人 在中國要不要過圣誕節(jié)?
如果不那么明顯劃線,東方或西方,就把它當作人類的節(jié)日又何妨?過節(jié)的背后滿足的是情感的需求。為什么喜歡過圣誕節(jié),尤其是小孩子?因為圣誕節(jié)滿足了孩子的期待。那個慈祥的圣誕老公公每年都會為全世界的孩子們送上祝福,在這一天不會區(qū)分你是好學生還是壞學生,只有祝福。在這一刻,即使最頑劣的孩子也會靜靜期待,期待這一刻被愛被關注的感覺。與其說過不過節(jié)倒不如說我們是不是在不過節(jié)的時候也給予孩子同等的愛和關注。
至于有沒有圣誕老人?
答案是有或沒有也不重要。孩子會許下心愿...
13歲
想法
“我欽佩一種父母
她他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
又在孩子長大后得體的退出,照拂以及獨立,
都是父母之愛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親子關系不是一種恒久的占有,
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
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
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
為人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
13歲
想法
強烈推薦日本科學啟蒙片:

畢達哥拉斯裝置 (Pythagora Switch)

這檔節(jié)目以生動幽默的方式展示了科學思維在生活中的應用,是日本NHK教育頻道的又一力作。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呈現(xiàn)了日常生活中各種奇妙的隱藏機制和有趣的思考方法。之前推薦大熱的《??!設計》也是出自這里。

無論是日本兒童節(jié)目《啊!設計》、《像烏鴉一樣思考》,還是今天分享的《畢達哥拉斯裝置》,都是可以激發(fā)孩子思考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節(jié)目形式。希望大家喜歡。
開往遠方的列車
作者:[美]伊夫·邦廷 文; [美]羅納德·希姆勒 圖; 劉清彥 譯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02
迦糖有益
迦糖有益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