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完全是偽需求,非常反智,不知道為什么會刷屏。
1、對于農(nóng)村/縣城家庭來說,孩子長大去了大城市扎根,一年到頭也難得回老家陪父母幾天。離開家鄉(xiāng)去外地,離開祖國移民海外的子女,并沒有太大區(qū)別。
2、北大,美國和大學(xué),獨立是一個意思啊,換個概念是不是就是我情愿子女沒那么聰明,不上大學(xué),沒去外地?
3、給子女提供更大的發(fā)展空間,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這才是真正的自由。無論是選擇留在家鄉(xiāng)陪伴照顧父母,還是在異國他鄉(xiāng)扎根,讓孩子有足夠的選擇,這就是教育的意義吧。
4、父母養(yǎng)老,包括我自己未來的養(yǎng)老,我看好的是養(yǎng)老院模式,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老年人和小孩子一樣都需要耐心和照顧,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對于獨生子女家庭來說其實本來就是不可承受的。
5、文中對女兒擇偶、是否要孩子,其實都是父母角度的期望,父母的需求,父母的擔(dān)心,父母的面子。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選擇啊。
龍應(yīng)臺寫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還是用紀伯倫的詩來反駁這篇文章的觀念吧,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你的子女,其實不是你的子女。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他們借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他們陪伴你,卻并不屬于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在夢境中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因為生命不會后退,也不在過去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