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張永浩先生是一位澳籍華裔中國歷史類郵品研究家,曾在2005年編著出版《中華郵史談》一書,受到國內外集郵人士歡迎,至今在不足三年時間內又有一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之中國國際郵路》專論巨著問世,再次奉獻給對此有興趣的讀者,雖然前後兩冊撰作都是以封述史,以戳證史,郵資憶史,但這部新作卻集中論述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國際郵路,顯示作者不僅有豐富的郵品收藏,更有熱衷于此的淵博歷史知識。本人應張先生邀請,就此書出版寫一序言,實際上是本人先讀爲快,十分榮幸。
書中列舉的一件件戰(zhàn)火中餘存的信封,一椿椿郵路上的逸聞趣事,無規(guī)律郵程的曲折危,每封郵件郵資考證,將讀者仿如帶到了當年烽火連天的戰(zhàn)場,身臨其境地勘察戰(zhàn)時郵路,令人興奮,令人難忘。由于考證資料確實,從一個側面印證著中華民族抗爭日本侵略的艱辛史詩。作者憑借幾乎被人遺忘的殘舊信封和相關史料,以嚴謹?shù)闹螌W精神求證著當年中國搶運出口和進口國際郵件的來龍去脈,提出許多精辟獨到見解,爲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可靠史料,十分難得,令人敬佩。當然,正如作者在本書“前言”中所說:“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國際郵路千變萬化,絕不可能齊全列出,本書只能通過真實的郵件去描述一個輪廓,把每條郵路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希望以此引起讀者對這個題目興趣者作進一步研究?!?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中國蘆溝橋無端挑起戰(zhàn)爭,引發(fā)了中華民族奮起的全面抗日戰(zhàn)爭,由于日本侵略軍迅速佔領大半個中國,國內郵務嚴重受阻;1941年12月,日本軍機偷襲美軍基地珍珠港,侵略魔掌直伸太平洋,繼後新加坡陷落,香港失守,歐亞國際航空郵遞業(yè)務也大受影響,中華郵政原與英、美、法、澳、荷、蘇等郵聯(lián)國家簽訂的國際聯(lián)運航空郵件的協(xié)定幾乎無法正常經(jīng)營。中華郵政在此極其艱難情況下與友好國家保持聯(lián)系,利用中國僅有的西南國際通道,認真負責的堅持承辦國際航空郵件的進出口交換,將大量寄往歐洲和美洲的郵件通通印度、緬甸繞道非洲、澳洲和拉丁美洲的曲折航綫送出去,又將歐美寄來中國的郵件接手轉遞,時間長達五年之久,創(chuàng)造了戰(zhàn)時國際航空郵運史上的奇跡,特別是著名的“駝峰”和“兩洋”郵運中遺留下來的郵件封皮,至今成爲世人不惜重金追求的絕品,當然也是世界集郵界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張先生在這部巨著中專門著力考證論述了這方面的郵品,其中有不少資料十分難得。
根據(jù)我的觀察,張先生近幾年從世界各地搜集到手的中國早中期自然實寄封不下千件。他經(jīng)常説:“實寄封中的郵史資料是一座大寶庫,永遠也發(fā)掘不完”。他利用行醫(yī)空開時間,對手中的郵品陸續(xù)做了記録,對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郵品隨手寫成郵文,分別向英國偷敦的中華郵學會和臺灣的《郵史研究》及國內郵刊投稿發(fā)表,引起了國際郵學界關注,甚至出現(xiàn)一些經(jīng)他注釋的不少郵品放入拍賣目録裹和網(wǎng)絡上價格比他注解前上升10倍以上。對此他高興地說:“中國的歷史類郵品日益被人重視,國際地位也不斷升高是好事。我們應該繼續(xù)發(fā)表研究諭文,讓更多的人懂得中國郵品的內涵和其歷史地位,也是宣揚中華文化的一種方式”。他這段話說得很有道理,我覺得,一件好的實寄封就是一件藝術品,都屬于個性化的欣賞收藏品,都有其內在的價值。其實,所謂“價值”的高低并非它本身會自動升值,而是有人在深入的分析研究中揭示出了它的文化內涵,找到了它在某個歷史階段中無可替代的地位根據(jù),爲研究歷史提供了根據(jù)性的物證,從而成爲收藏追逐的對象。我們應該感謝像張先生這樣的諸多研究中國郵品的專家們,由于他們的努力。中國各時期的郵品已成當今世界增值潛力大的投資收藏熱點之一,其實際意義已超過了郵學範圍。
張先生在此書首頁注明:“敬致澳大利亞華人集郵俱樂部全體同仁”,又附上華人集郵俱樂部成立五周年舉辦郵展時部份會員合影的照片。他很謙虛地對我說:“華人集郵俱樂部是一個團結的小社團,對我研究郵品幫助頗爲有效,應該乘此機會感謝大家”。據(jù)我所知,這本書中一些文章的確是在俱樂部活動聚會上宣講過,目的是充實活動內容和徵求大家意見,也有一些文章曾經(jīng)在俱樂部主辦的報刊《郵林漫話》上發(fā)表過,另有多名會員爲幫助出版本書提供了一些郵文配圖。澳大利亞華人集郵俱樂部成立于2001年9月9日,在澳洲政府多元文化政策環(huán)境中,在張永浩會長領導下已經(jīng)成爲悉尼地區(qū)不可忽視的華人文化社團,會員人數(shù)不斷增加,活動內容多以研討具體郵品爲中心,大家暢所欲言,氣氛活潑輕鬆。兩年前幾位會員喜歡收集中國紀念生肖郵票,經(jīng)俱樂部同意成立了專門興趣小組,使本會活動更具多樣化興趣化,進一步增強了俱樂部會員的凝聚力。
張先生這部文集爲抗日戰(zhàn)爭時期這段歷史增添了不少資料,也是對中華郵政員工忠守職業(yè)精神的嘉獎,使戰(zhàn)火中的鴻雁家書安抵親人手中,價值賽過千金。本人是航空郵政史料收集愛好者,從書中附圓看到多年追求而不得的稀罕郵品,學習到史書上沒有記載的知識,非常感謝張永浩先生多年以來在此領域研究的成果和貢獻。
常增書
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