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0-07-25
非常幸運的是我的人生經(jīng)歷了兩次留學,第一次是十年前去香港留學,生完寶寶以后又到澳洲留學讀教育學碩士。

留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澳洲這種生活壓力小,節(jié)奏慢的國家,人們都比較友善,大家經(jīng)常有空閑幫助他人。比如我身邊有其他國家的同學經(jīng)常義務(wù)組織大家一起學習和玩游戲,免費教大家學習外語,這讓我非常感恩。

另外,我很認同IB的理念global-mindedness,出國前我只關(guān)注國內(nèi)的問題,很少關(guān)注其他國家的情況,而在澳洲人們很關(guān)注全球氣候變暖,海洋污染等全球性問題。而且澳洲是個移民國家,在這里經(jīng)常可以和不同國家的人打交道,因此了解到其他國家和種族的文化,思維變得更開闊。

這里的老師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critical thinking,鼓勵我們質(zhì)疑權(quán)威,這才是人類進步之道。因此我也打算讓孩子從小接受澳洲的教育,培養(yǎng)主動學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被動聽老師講課。培養(yǎng)探索精神和終身學習的習慣才是教育之本。
回應(yīng) 舉報
贊3
收藏1

推薦閱讀

13歲
15歲
想法
?“寧靜謙遜的生活比紛紛擾擾的追逐成功更讓人快樂”--愛因斯坦

從2001年的夏天,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出國,已然過去進二十年,我的人生到現(xiàn)在,有近一半是在德國度過的。無論在德國還是中國都會有人問我德國和中國哪個好??我的回答總是,各有千秋。

人生沒有回頭路,我也不知道如果我當時不出國,會不會成就更好的自己。只能說,這十幾年的異國生活,碰到各種各樣的人,看到不一樣的風景,知道了,世界上沒有標準的人生,不用以追求成功為目的,過自己的生活,開心就好!

2000年,開始學德語...
17歲
想法
讀博士期間,曾經(jīng)有機會去日本三次,每次一個月左右,是和日本關(guān)西醫(yī)科大學物理系的一位教授合作,運用他們的儀器以及筑波的同步輻射機時進行合作研究。日本教授對我們不錯,他本人在中國出生,父親當時在中國修鐵路,他還在德國留學過,對中國人很幫助,我?guī)熜炙闶撬臀覀儗熉?lián)合培養(yǎng)。在日本期間認識了兩位日本人,他們對中國都有好感,自學中文,開車帶我們出去玩,請我們吃飯,因此我們有幸去了京都和神戶。后來他們來北京玩,我也請他們吃飯、帶他們出去玩。

在讀博士最后一年,和導師一起去法國南部的蒙彼...
10歲
想法
從26歲第一次踏上法國,到現(xiàn)在的長久定居,我把整個青春的尾巴留在了這片土地上。在這里學習,工作,結(jié)婚,生子。

這里沒有所謂香甜的空氣和浪漫的愛侶,沒有唾手可得的財富和輕而易舉的成功,有的不過是堅持和改變,妥協(xié)和不屈,夢想和現(xiàn)實的交雜而已。隨處可以看到先進與落后,文明與野蠻,善與惡,美與丑,簡單和復(fù)雜,傲慢與卑微的碰撞。與其道聽途說,不如眼見為實。這些年的成長,讓自己看待問題更客觀和中立。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有一顆中國心。

法國大眾的普世教育,側(cè)重對孩子進行音樂,...
MNW
10歲
12歲
想法
初看題目,覺得范圍太廣了。自己初中以后就在國外生活,至今在國外的年數(shù)比在國內(nèi)還長。這題目可以改成我的“前半生”了。然后再想想,自己出國多年,現(xiàn)在卻混跡小花生。我哪里有什么海外經(jīng)驗分享,明明是跟著小花生里的牛媽們在學習啊。

今天又回顧了自己的“前半生”,覺得倒是有兩個感觸可以分享。這些感觸是我成長中的一部分,只是因為我身在海外,就姑且算它是海外經(jīng)歷的影響吧。

誠實與實事求是

小時候在國內(nèi),’作弊‘的風氣雖不猖狂,但是卻也偶有發(fā)生。老師抓到的話批評教育一下,大多分不了了之。...
13歲
想法
能堅持記錄嗎? 潛水小花生好多年,偶爾記錄,能堅持嗎?娃最近在看英文版《蘇菲的世界》。適合13-15歲的小女孩看,但是里面的一些歷史內(nèi)容,可能會比較生澀,適合反復(fù)閱讀。出國前,我?guī)Я艘槐竞嗴w中文刪減版的過來。娃就直接看英文原版吧。去年在希臘參加了培訓機構(gòu)組織的PET考試,娃得了165分。聽說讀寫,扣分全在寫上。
6歲
16歲
想法
在美國訪學一年的經(jīng)歷收獲很多。美國導師有美國本土學生,也有中國、印度留學生。導師工作認真,思路開闊,發(fā)過PNS級別的論文,而且說話幽默,很讓我敬佩,但是他非常忙,每次見面都有郵件預(yù)約。導師暑假期間在家里開Party,各種膚色的人都有,有學生,也有學生家屬,很是熱鬧。大家喝加冰的飲料,吃烤肉,我則喜歡聽幾個華人聊他們的故事,他或她通過努力在美國有了一席之地。我想,他們在學生時,一定也是佼佼者。

最大的收獲是孩子的變化。語言方面,從零基礎(chǔ),不會英語字母到基本無障礙溝通,學習的進...
13歲
想法
1999年上海的冬天, 我出國了, 在我們那個年代, 父母對參加高考的孩子都這么說:“你高中再苦都要拼啊, 怎么都要拼進大學, 進了大學混四年, 很舒服的, 你高中三年吃的苦不會白吃的?!??但耿直的我就想不明白了, 這是什么教育體系? 高中讀那么苦就是為了去大學“混”嗎? 確實我也進了中國的大學, 讀了一年后, 感覺真的是在混, 于是我想出去看看國外的大學是不是用混的? 我選擇的是澳洲的學校, 讀下來感覺要混也可以, 但混不出畢業(yè)的, 學校課程設(shè)置靈活, 可以按自己的實力選...
在英國留學了4年,因為地理位置便捷在假期先后去了意大利,希臘,瑞典,丹麥,挪威,德國,瑞士,奧地利,葡萄牙,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旅游過,最大的感觸是見過許多風景后,遇事心態(tài)更平和,不大驚小怪,能享受慢節(jié)奏的生活,也能駕馭快節(jié)奏的生活,留學生活讓人更獨立更自我,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鍛煉,如果有機會和能力,我也希望孩子能出去多看看
13歲
17歲
想法
沒有海外生活的經(jīng)歷,只在西雅圖出差了一段時間,喜歡那邊的生活節(jié)奏和環(huán)境。所以,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以后有機會能有在國外生活或工作。多一些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視野和觀念會開闊很多。國外旅游跟這個還真不一樣。在一個地方,感受當?shù)氐纳顮顟B(tài),和當?shù)厝烁嗟慕涣?,甚至融入進去,才更有收獲。
10歲
14歲
想法
沒在國外生活過,只有過短暫的旅行和出差。只去過日本和美國。日本真是個神氣的國度,不管過往的歷史中,亞洲國家對日本有過多少憎恨,身在日本時,對這個國家就討厭不起來。雖然做不到很喜愛,但做一個短暫的過客,看到的都是微笑,周到,所以感情上的疏離,不影響短暫生活的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