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生網(wǎng)
帶孩子讀書學英語的地方
下載App
公眾號
登錄
注冊
首頁
閱讀打卡
英語啟蒙
精華專題
寫日志
回到頂部
水滸傳
瀏覽30.5萬 · 日志49 · 想法75 · 問答5
寫日志
日志
49
想法
75
問答
5
熱門
最新
同齡人
sunny_huang
16歲
日志
暑假金批《
水滸
》閱讀 人物多面性(五)武松 終結(jié)篇
。這種重義氣卻是建立在對他好壞的基礎上。正因這樣,武松對許多事情并無是非觀念。碰到賣人肉饅頭的張青孫二娘,卻和他們結(jié)拜為兄弟。遇到施恩求助,去當了打手,參與了一場“黑吃黑”。重義氣也是武松報仇時,下手如此狠,因怒火濫殺無辜的原因之一。 施耐庵塑造的武松這個形象可謂非常成功,優(yōu)缺點都很鮮明,而缺點的存在也讓“天人”武松更加真實,宛如現(xiàn)實中的人物了。 金圣嘆批評本:
水滸傳
(精品)(套裝共2冊)64人有 · 評價23施耐庵 著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2
2
評論
sunny_huang
16歲
日志
暑假金批《
水滸
》閱讀 人物多面性(四)楊志
石綱還是生辰綱,他并沒有去自首,而是流落江湖。楊志身上既有名門之后追求功名的愿望,又有作為普通人避禍的意識。若是在盛世,楊志想必會建功立業(yè),同時在官場上不會得罪太多人。然而他真正的遭遇說明,在官場黑暗的那個年代,那些想做出一番事業(yè)的人往往會夢想破滅。楊志最終落草,主要原因是社會所逼,但他自己的致命性格缺陷——不懂得與下屬交往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金圣嘆批評本:
水滸傳
(精品)(套裝共2冊)64人有 · 評價23施耐庵 著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3
1
評論
工程師媽媽
日志
IPAD限時免費 四大名著兒童版-
水滸傳
總覺得
水滸傳
不像西游記,孩子應該不會那么容易接受,不過,兒子這幾天反反復復就在聽這個 - 雖然女兒不是很樂意。 趁現(xiàn)在還在免費,如果家有小男生的話,不知道這會不會也成為他喜歡的故事。 82 shuihu
贊
收藏
3
卡米330
14歲
日志
五上寒假D24
(聽stinky moody),繼續(xù)預習五下數(shù)學分數(shù)部分,聽歷史1.5h,聽圣誕小豬1h,共讀《
水滸傳
》,新聞日記一篇。 ———————今日小花絮——————— 把滑板??輪子卸了,拿去雪地劃,樓下滾雪球,玩慢鏡頭攝影,打雪仗……小伙子一點沒怕冷,玩得不亦說乎,我差點被打成落湯雞…… 連滾帶爬地
1
收藏
2
leo的媽媽
14歲
日志
四大名著 文學常識
了讀者的歷史素養(yǎng)。 《三國演義》三絕: 智絕-諸葛亮 義絕- 關羽 奸絕-曹操. 2、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
水滸傳
》 《
水滸傳
》:元末明初施耐庵編著的白話長篇小說。全書主要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梁山泊聚義,被朝廷招后為國征戰(zhàn),最終消亡的故事?!?font color='#FF5A60'>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
贊
2
評論
江東周
17歲
日志
《
水滸傳
》
一個“義”字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對朋友講義氣,那只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其實,《
水滸傳
》就是義氣
傳
、友情
傳
。愿《
水滸傳
》和它的精神能夠長存于世,永不衰?。?
1
收藏
評論
江東周
17歲
日志
《
水滸傳
》
“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嫉惡如仇、脾氣火爆的人,但他粗中有細,豁達明朗,他殺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于水火.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xiàn)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沖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書中有“拳打鎮(zhèn)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等,都是魯智深的故事
1
收藏
評論
江東周
17歲
日志
《
水滸傳
》
“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例如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楊志,奪了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被捉,和戴宗被押赴刑場,吳用用計劫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次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huán)計攻克祝家莊等
1
收藏
評論
Sam周
16歲
日志
每日記錄
)。他自己把《
水滸傳
》拆封了,原來不準備給他看
水滸
的,感覺血腥一些,怕他接受不了,后面想,他連鬼吹燈都不怕,還會害怕
水滸
里的那些事兒嗎?他看了前言,告訴我,
水滸傳
還分
水滸傳
(100回?)和
水滸
全傳(120回)。 三、數(shù)學 1.奧數(shù),下午計劃看抽屜原理的一和二,因為看書耽誤了,只看完了一,所以明天還要
贊
收藏
評論
<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
英語學習攻略
英語啟蒙
自然拼讀
分級閱讀
章節(jié)書閱讀
英語水平測試
學科輔導方法
大語文
數(shù)學
歷史地理
科學
運動
藝術
教育成長經(jīng)驗
素質(zhì)培養(yǎng)
閱讀習慣培養(yǎng)
兒童健康
親子生活
關于小花生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友情鏈接
免責聲明
商務合作
建議反饋
下載小花生APP
關注小花生公眾號
?2022 小花生
滬ICP備09005969號-2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12022101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