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賴賴媽賴賴養(yǎng)成記
2018年1月的最后一天,朋友圈被一個據(jù)說這輩子再難遇到的月全食——超級藍月亮占據(jù)。
對天文現(xiàn)象不甚關心的我,在朋友圈的烘托下,猛補了一堆天文知識后,興致勃勃地打算好好觀賞一番這一奇觀。
但是天公并不作美,霧霾將月亮掩蓋了一個嚴嚴實實,再加上天氣寒冷,賞月的心抵不過怕冷的體質。
只好改變戰(zhàn)略,早早撤回屋內,改為在朋友圈觀賞。
雖然我自己藍月亮沒有看成,但我的孩子可不能錯過這一天文奇觀
(就像大多數(shù)父母一樣——老子不行,但你得行)。
于是乎,我打算趁這個機會,好好給賴賴科普科普這個超級藍月亮:
寶寶你看,這個呢,是太陽,這個呢,是月亮,這個就是我們所在的地球。
¥@#@&%最@……
然而無論我怎么解釋,賴賴看起來還是一副一臉懵逼的樣子。
(人家才剛過一歲半沒多久啊外你夠了!她還是個寶寶)
對于一歲多的“動物”來說,我們人類的一些常規(guī)方法未必對它們奏效。
與其吃力不討好,不如另辟蹊徑,試試用實物的形式來套路,或許有意外收獲。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東西:
姑且叫它:月亮運轉的秘密
接下來就說說準備材料:
白色卡紙
鉚釘(淘寶)
打孔器(淘寶)
彩色筆
剪刀
圓規(guī)
鉛筆
步驟一
在白色卡紙上先打個草稿
畫三個不同大小的圓,分別代表太陽,地球,月亮。
其中月亮和地球兩個圓連在一起。
步驟二
將畫好的圖形沿邊緣剪下來。
步驟三
將太陽所在的圓分成十二份,
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份。
每一個月天數(shù)不盡相同,不用等分。
可以按照天數(shù)多少酌情增減份額。
比如一年中2月天數(shù)最少,就少分配一些。
在圓盤上標記好相應月份。
圓盤的中心代表太陽。
最后成品圖:
步驟四
第二個圓代表月球圍繞地球旋轉軌跡,
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公轉一圈是一年;
在圓上標記出地球的白天和黑夜;
以及月亮的不同位置。
步驟五
最小的圓代表月球,跟地球連在一起;
月球繞地球轉一圈是27.3天,
這就為后面的藍月亮打下埋伏。
步驟六
用打孔器在三個圓的中心打孔,并用鉚釘將三個圓鏈接起來。
步驟七
將月亮,地球,太陽分別涂上不同顏色,整個輪盤就完成了。
當月亮、地球、太陽完全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地球在中間,整個月亮全部走進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變成暗紅色,形成月全食。
手殘星人?
沒關系,我這里還有很多套路。
你盡可以挑你喜歡的:
(水果星系)
(還是水果星系)
(不織布星系)
(橡皮泥星系)
(這個方法解釋月全食也相當直觀)
(巧克力m&m豆星系)
媽你不是說讓我看電視的嗎?
啊,對啊,這就是電視!
或者來個星球蛋糕吧!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賴賴養(yǎng)成記
復旦畢業(yè)的理科媽媽
擅長講段子和做手工
帶著萌娃邊玩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