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公號:英華蘭Bing整理
京津冀的朋友們這兩天還好嗎?
這幾天各地洪澇的新聞?wù)媸强吹萌司拘陌。?/p>
昨天隨便刷了下微博,開車出行被困住的例子比比皆是!
北京市區(qū)還算比較好的了,最嚴重的地方在北京西南部山區(qū),尤其是門頭溝和房山一帶,據(jù)說已經(jīng)慘不忍睹。
門頭溝那座橋直接刷屏了,因為平時是這樣的。
下雨后成了這樣:
和這樣:
還有河北,一樣嚴重:
石家莊一段鐵路已經(jīng)沖毀了。
更讓人擔心的是,聽說超強級臺風“卡努”今天就會登陸東海一帶,很多省市還會持續(xù)暴雨天氣。
根據(jù)氣象預(yù)報:
今天8點至明天8點,內(nèi)蒙古東部、黑龍江南部、吉林大部、青海北部、四川東部、貴州、云南、廣西西部、海南島、臺灣島等地部分地區(qū)有中到大雨。
其中,黑龍江東南部、吉林中東部、海南島西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100~150毫米)。
遼寧中部、浙江北部等地部分地區(qū)有4~5級風。
全國降水量預(yù)報圖(8月2日08時-3日08時)
胖友們出門看好天氣預(yù)報啊,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我鍋由于地理原因,有些地方幾乎每年夏天都會有持續(xù)的暴雨。
千萬別以為下個雨很平常,要知道幾乎每年都有人命喪暴雨!
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一份關(guān)鍵時刻能保命的暴雨自救指南,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
個人戶外自救
知乎上有個問題,發(fā)洪水的時候為啥會淹死人?
有的人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弱智,但事實上,大部分在城市生活中的人都對水的力量缺乏認識。
一個網(wǎng)友的媽媽回憶自己遇到洪水的經(jīng)歷:
母上大人知青下鄉(xiāng)時碰到過一次大水,她說,那天夜里,所有人突然聽到一聲喊叫,“水來了,快跑啊”,那聲音在空空的夜里驚恐又凄厲,好像死神追來了。
所有人一起往外跑。母親說,她腿都軟了,被別人硬拉著跑。跑在她后面的一個人,僅差了三五步,眨眼間被洪水吞噬,人就沒了。
河北還曾經(jīng)有一個男的,把腳深到地下涵洞的洪水里面,試圖感受一下洪水威力,結(jié)果被沖走的。。。
這就是no zuo no die??!
人類在自然的力量面前非常渺小,15公分深度的流水就能讓人跌倒,30厘米就能沖走私家車,60厘米就能沖走大部分車輛,90厘米的話幾乎所有車輛都能沖走。
這種就屬于作死了。。。
別說你會游泳,你就是菲爾普斯也命懸。
但偏偏很多人是意識不到這點的,尤其是城市里的人,不會對水災(zāi)這么敏感。
一定要記住一條,那就是非必要情況不要蹚水不要蹚水不要蹚水!
每年因為暴雨喪命的人,很多都是因為冒雨蹚水,不小心觸電、掉進下水道被沖走、不小心摔倒淹死的。
一旦發(fā)現(xiàn)水已經(jīng)到膝蓋以上深,那就先呆在安全的地方等待,如果你在室內(nèi),那就到建筑的高層老老實實呆著。
大部分情況下,等個幾小時水就會過去了。
如果你在室外,立刻尋找穩(wěn)固的高地,比如地勢較高的廣場。
要注意的是:
1、不要呆在橋上,因為河道形成洪澇可能會沖垮橋梁,所以這時候橋是很不安全的。
2、不要呆在建筑物的地下部分。
3、不要進入地鐵,我估計這條大家經(jīng)歷過上次鄭州事件都知道了。
4、不要進入地下涵洞、過街隧道等。
5、不要進入地下人防工程和地下車庫,這種地方就是個大型蓄水池。
6、避免靠近年久失修的老舊建筑物。之前看過一例新聞就是老舊的磚墻被大水沖垮,結(jié)果壓倒一家人房子的。
7、不要站在下坡道上,也不要站在汽車后面,因為水一旦沖下來,那個力量分分鐘能給你送走。
說白了,就是盡量呆在安全的地方,等著水過去,不要亂挪動!
不要使用交通設(shè)施
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2012年的北京暴雨,導致一個男司機淹死在廣渠門橋下的事件嗎?
這件事兒在當時是讓很多人顛覆認知的,因為大家覺得不就是雨大點,路上稍微有點積水嗎?看著也就腿深的水,車咋就不能開過去呢?
因為下穿式立交橋的低洼問題,一旦進水速度超過排水速度,那么水位就要上漲,車開進去就是有去無回。
所以胖友們,水很大時,就別開車了!
如果是已經(jīng)開在路上發(fā)現(xiàn)不妙,那也應(yīng)該趁水沒有淹到車門時,趕緊棄車逃命。
因為一旦水來了,幾秒鐘就能淹過車門,到那時候你就打不開車門了。
一般的車至少有1.3米高吧,那么壓到車門的壓力至少有500公斤,靠人力打開門根本是不可能的。
這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敲碎撤玻璃,涉水爬出去。
悲劇的是當時這位北京司機的車里沒有敲碎玻璃的硬物,或者是災(zāi)難面驚慌失措放棄了自救。
所以大家平時在車里也應(yīng)當放一件可以砸碎玻璃的破窗工具,還有些車是可以把頭枕拆下來,另一頭的金屬是可以破窗的。
除此之外,也盡量不要坐公共交通。
因為暴雨的話,不管啥交通設(shè)施,危險都是一樣的。
無論是公交車、地鐵、出租車,乃至高鐵等都可能有危險,尤其是地鐵。
所以發(fā)現(xiàn)險情就應(yīng)該立刻離開任何交通工具,找到安全的位置。
這種時候也別急著打電話、發(fā)朋友圈、自拍、玩手機了,好好保存你手機的電,也別讓手機進水,因為這時候手機是救你命的!
但可以用手機定位標記一下自己車的位置。
找到安全的地方以后,再打電話聯(lián)系求救,標記自己當前的位置,等待救援。
遠離電力設(shè)施
就像一開始說的,有人不能理解城市暴雨會有人“淹死”,但其實很多人是觸電身亡,這類事故占了很大比例。
網(wǎng)上隨手一搜,發(fā)現(xiàn)光去年就有好幾例,看來這個問題真的不容忽視!
有一位熱心群眾科普了“跨步電壓”的辦法,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像這樣:
但是,電擊就一瞬間的事,很多人根本反應(yīng)不過來。
所以劃重點:
1、不能在變壓器或架空線下避雨!
大風有可能將架空電線刮斷,而雷擊和暴雨容易引起裸線或變壓器短路、放電。
2、不要在緊靠供電線路的高大樹木或大型廣告牌下停留或避雨。
大風一旦把樹枝刮斷,或者把廣告牌刮倒,就很可能將緊靠的電線砸斷或搭在電線上。
人體一旦接觸那些被砸斷的電線以及被淋濕的樹木或金屬廣告牌,你懂得。。。
3、不要觸摸電線附近的樹木。
一些樹木隨著逐年長高,電線已經(jīng)被樹木的樹冠包圍,且電線經(jīng)過長時間的摩擦可能存在絕緣層破損的情況,遇到雷雨大風時,樹木和線路之間相互碰撞、摩擦,會導致短路、放電。
4、不要靠近電線桿和斜拉鐵線。
5、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倒地,不要著急靠近攙扶。
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在水中觸電倒地,不要貿(mào)然上去救人,更不要赤手救人,也不要用潮濕的工具或金屬物體去撥開電線,必須先關(guān)掉電源或用絕緣器具挑開導線。
不然人沒救上來,自己先送進去了。。。
6、遇到電線掉落到自己附近,不要慌。
萬一電力線恰巧斷落在離自己很近的地面上,不能撒腿就跑!這時候應(yīng)該用單腿跳躍著離開現(xiàn)場。
7、如果你不能確保自己身體和手是干燥的,就千萬不要摸插座、開關(guān)等帶電的設(shè)備。
8、避免站到露天的高處,避免雷擊!
社區(qū)自救和居家自救
這一Part也很重要。
因為前面說了,暴雨的時候讓大家不要亂跑,最好老實擱家里呆著。
但遇上河南這種級別的暴雨,即便家里呆著也有很多事情要注意。
1、斷掉家里的電源,避免進水導致短路,造成電火災(zāi)。
2、拔掉所有家用電器的電源線。
3、關(guān)閉各級燃氣開關(guān)。
4、關(guān)閉門窗,盡量避免進水。
5、雷雨天不要用太陽能熱水器,也不要接觸煤氣管道、自來水管等金屬物體,都有觸電危險。
6、在災(zāi)難來臨時,居委會就是離你最近的政府。積極和居委會取得聯(lián)系,和自己的樓長、單元長取得聯(lián)系,就能快速組建居民自救集體。
7、低樓層的人員趕緊整理好物資,最好轉(zhuǎn)移到高樓層去,比如申請借住到高樓層的鄰居家里,不行的還可以呆在樓梯過道上。
8、轉(zhuǎn)移之前,把不方便攜帶的貴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安置好。
9、家里有老人小孩、病人的,轉(zhuǎn)移起來就更麻煩,都要提前考慮,帶上生活必須品。
至于帶啥東西這可太重要了。
除了手機充電線充電寶,還有干凈的水、食物、衛(wèi)生用品、手電、剪刀、創(chuàng)口貼、外用消毒藥、抗生素,以及家人日常用藥、打火機等;
如果你還有對講機、收音機、游泳圈、充氣艇、充氣床、繩索這時候也都是很有用的!
10、在社區(qū)的組織下,可以建立一個臨時團隊,大家分工協(xié)作,制作一些加固或者防水設(shè)施。
最后再來說說最危險的情況,比如河道決堤、水庫決堤,那么住在下游的居民就非常危險了。
遇到這種情況,建議認真聽村里的洪水警報,農(nóng)村地區(qū)房子是擋不住這種洪水的。
1、先爬到屋頂或附近的小山丘暫避,并用繩子或被單把身體固定住,以免被水流沖走。
等到達相對安全地方后,立刻發(fā)出求救信號。
2、不要爬到泥坯墻的屋頂上,這種墻水一泡就容易倒塌。
3、剛才說大家最好不要蹚水,但萬一遇到自己呆的地方已經(jīng)很危險,不得不蹚水的話,那也最好拿根棍子,探查路面,小心陷坑、暗流。
4、任何入水能浮的東西,比如床板、箱子、門板等,都可以做成木筏。
5、在此之前,要好好吃飽,增加熱量,保存體力,等待救援!
6、如果已經(jīng)被洪水卷走,一定要盡可能地抓住能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一切逃生的機會!
Bing總結(jié):
總之最近暴雨天氣,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p>
總結(jié)的話,首先就是不要麻痹大意,城市里的暴雨也是一樣要人命的。
其次,遇到問題沉著冷靜,積極自救。
最后還有一點:發(fā)生了險情不要只顧著看熱鬧,更不要作死,管好自己,保命要緊!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于:央視網(wǎng)、知乎@甄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