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dāng)我翻開手一本好書,就像跟老朋友天聊天一樣。讀書,使我眼界變的開闊;讀書,使我知識變得淵博;讀書,使我走向了世界!
小時候,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能吟。”去廬山時,看到云霧繚繞,瀑布飛濺,我想到了李白的詩:“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去看國色天香的牡丹時,我吟誦劉禹錫的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p>
在我看來,讀詩,就是跟古人來一次高尚的對話。
今年暑假,我去了巴黎盧浮宮。因為我看了關(guān)于盧浮宮博物館的書籍,所以我才能給爸爸媽媽講解盧浮宮的歷史及畫作的特點。我告訴媽媽,耶穌手中的羊羔預(yù)示著他將作為替罪羊被釘在十字架上,圣母向他伸出的手臂,代表著想把他救回來。
在油畫《阿塔拉的葬禮》中,山洞的墻壁上寫了字:少女的生命像鮮花一樣盛開,像秋葉一樣凋零。
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一千個人的口中就有一千個關(guān)于讀書的故事。你曾跟圖書來過一次“親密互動”嗎?
附記:文章是八歲的孩子自己寫的,這是孩子的真實感受。家里客廳、書房、孩子的臥室處處有書香,希望孩子夢里也是有書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