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醒了,來補記錄。最近給兒子讀書又多起來,一本尋寶記讀完經常要1小時,(我沒有刻意放慢速度。)好在兒子看完會自己再去翻這套書。當然,他自己在看的,不僅這套,還有米小圈和其他。
現(xiàn)在反思,總以為能從別人那學到讓孩子如何配合自己的方法,實踐過后,卻發(fā)現(xiàn),行不通,至少我娃這里,效果不好。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回顧一下:我向來看到別人做的好就特別崇拜,深究之后,發(fā)現(xiàn)很多“不賢”之處,又額外失望。這是我自己的要改善的,開始期望過高,后來過分失望。
記錄下最近兒子閱讀方面的情況:
1.他還是興趣和好奇心是他自己看書的最大動力。我需要不搜羅有知識輸入,他又可能喜歡的好書。(比如尋寶記)
2.小時候讀的經典繪本,他到現(xiàn)在都還記得,還是很享受的樣子。按他的意愿,他喜歡讀的,就給他讀,不再強調他可以自己看了,就想推辭。
3.經典的橋梁書對他來說,觸動不是很大,比如小狐貍,比如企鵝機動隊,小狐貍聽我講都沒有動力聽完,更不會自己去看,也不愿意去讀。我歸因為入的太晚,孩子覺得無聊了。(不久前拿出一套藍精靈,他也是追著讓我一本本讀完)接下來,額外多給他讀,把這些讀完,他還是真不喜歡就賣掉,畢竟是挺好的書。
4.他對古文理解還不錯,讀小古文時,讓他讀完解釋(猜測)什么意思,他都能講個八九不離十,這個起步點比我小時候高太多了。我雖然喜歡古文,還沒有到熱愛,希望孩子能愛上讀古文。
5.他對朗讀小兔卡爾一類的,小篇幅,有趣的故事不排斥。相對于已經根植于內心的繪本,重讀是反復回味,這套書的區(qū)別是,他再讀時還能覺得有意思,這套書故事性比較強。
兒子最近想到我以后可以做中文學校校長掙錢,這點居然成了我們相互配合教和學的動因。他覺得我教有意思,他學的開心。不過這也不是常態(tài),我還是要有更多耐心,也需要堅持帶他學。(這幾天入學,社交活動多,我自己犯懶,沒有堅持教他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