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娟羊道系列的最后一本。為了保護生態(tài)植被,牧民們必須不停地轉場,往往在一個地方停留不到兩個月,既便是水草充沛的夏季。循著早已定好的牧道,李娟和扎克拜媽媽一家拆掉帳篷,裝好駱駝,趕了三天的路,進入高山林場,駐扎在一座孤零零的小木屋旁。
真是寂寞啊,廣袤的高山林海,往往只有下個大坡,穿過谷底再爬上山耗時一個小時才能走到的一兩戶鄰居。天空湛藍,云層時而匯聚成雨,時而被風吹著急急趕過,小木屋一會兒被籠罩在迷茫的白霧里,幾分鐘后又會沐浴在金燦燦的陽光下。斯馬胡力和鄰居小子們或放羊或廝鬧,李娟和卡西竊竊著姑娘家的話語,爺爺在草地上愉快地閱讀經(jīng)書,媽媽則沒有一刻閑著,家務暫停的間隙還不停地手搓著羊毛繩,孩子們踢著僅有的玩具白皮球,肆無忌憚地享受天地,歲月悠悠,成長無盡。
真是冷啊,已經(jīng)是盛夏了,深山的溫度還是冷得刺骨,即便不會像李娟一樣裹著秋衣秋褲、毛衣毛褲、羽絨衣,強壯的扎克拜媽媽都還需要在鮮艷的連衣裙下套著毛褲,只有斯馬胡力和卡西,仗著勃勃的青春,穿著時髦的山外貨T恤,在李娟面前炫耀著年輕的活力。
真是悠遠又寧靜。深山上也不過駐扎停留了一個月,留下那座夏天住人冬天住大棕熊的小木屋,扎克拜媽媽又要離開已被啃食得草黃地薄的深山草場留待恢復,搬往山腳,為離開夏牧場做最后的準備---搟氈。作為哈薩克族的盛大勞動之一,搟氈凝聚了這個民族的合作互助精神,幾家人家借著無風的好天氣將蓬松細膩的羊毛緊緊壓成堅實緊密的花氈---游牧民族最為重要的生活道具。借由搟氈的繁重勞動,大家也會宰羊犒勞自己,一嘗鮮美嫩潔的羊羔肉。感動于哈薩克族人千百年來與自然共處的生存法則,也欣賞他們對食物的態(tài)度。和平相處、取之有道,是現(xiàn)代人沉迷于無限物欲而不曾醒悟的智慧。
羊道系列就要讀完,除了跟隨李娟的文字,對哈薩克族的游牧生活有了近距離的了解,而同是一片藍天下,那個西北遠至國境線的連綿山頭和無限草場,那深山里的墨墨森林,那一根一根兀自腐爛歸于泥土的巨大倒木,那群靜靜地忙碌生存于天地間與羊為伴的人們,也給了我深深的震撼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