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迄今為止給我最大震撼的繪本,沒有之一!不但顛覆了我以往的育兒觀念,也讓歡淚媽媽反思成人之間的交流方式。
先簡單介紹一下書的結(jié)構(gòu):這套書一共8本繪本外加1本父母手冊。每本繪本都有一個小故事,生動地展現(xiàn)什么叫用游戲力解決問題。每個故事后面都有幾頁純文字描述,列舉這件事情的其他場景和其他游戲方式。這些小故事都是生活中家長經(jīng)常遇到的難題(目錄見下圖)。
舉一個特別顛覆我以前認知的例子:孩子老要抱怎么辦?——大部分人可能都會這樣說:“都那么大了怎么還讓抱啊”,“沒看我手里拿著東西呢嘛,自己走”,“抱著多沉呀”……這樣的結(jié)果往往是家長和孩子都不高興,有時孩子哭鬧,家長還要在氣呼呼的狀態(tài)下抱起孩子,而孩子心里依然很委屈。
但繪本里是怎么說的呢?首先要說“哎呀我早就想抱你了”,(順勢抱起來)“軟軟的、香香的”,這時孩子已經(jīng)體會到了溫暖感受到了愛,抱一會兒再說“你看我又要拿東西又要抱你,我難道要長出一千只手嗎?”……繪本里比我的描述要精彩得多,總之,用這樣的語氣和方式,孩子會欣然接受,很快會主動下來自己走,心里依然是溫暖的、快樂的。
本文后面摘錄的內(nèi)容(以下紅色字)都來自附贈的《天天游戲力父母手冊》,這些讓我震撼的育兒觀點,摘錄在此與大家共勉。
雖然本套書的標語是“讓孩子笑著聽話”,但是這里需要進一步強調(diào):“聽話”只是游戲的附加值,而“笑”才是游戲的真正目的。這跟歡淚媽媽一直倡導(dǎo)的快樂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謀而合^-^
場景一:一個會滑旱冰的小女孩在第一次面對水冰的時候有些膽怯、不敢嘗試。孩子的媽媽并沒有強行“鼓勵她”勇敢走進冰場。而是轉(zhuǎn)頭跟她玩起了游戲。是孩子平時很喜歡的游戲,與滑冰沒有任何關(guān)系。當媽媽還意猶未盡的時候,女兒卻說:“不玩了,我想去冰場了?!?/p>
為了更好地面對現(xiàn)實,成人其實也經(jīng)?!坝螒颉保徊贿^成人的方式是看電影、讀小說、參加體育比賽、進行拓展訓練等等。如果一個成人朋友面對挑戰(zhàn)時猶豫不前,我們會勸他先放松一下。但如果猶豫的是孩子,我們?yōu)槭裁匆叽偎禳c向前沖呢?所以說,“游戲力”的思想不僅適用于學齡前兒童,同樣適用于小學生、中學生和成年人,只是游戲的形式不同罷了。
對于什么是“抗挫折能力”,我們的腦子里一直存在一個誤區(qū)。我們總以為遇到挫折時,“不哭”才是抗挫能力強的表現(xiàn),因此不顧孩子的切身感受,一味地要求孩子、甚至強迫孩子在挫折面前“不哭”。
神經(jīng)科學的解釋是:真正的抗挫能力,不是指能夠承受多少壓力的能力,而是遇到壓力后,能多快緩解壓力的能力。近年的研究進一步補充:緩解壓力的能力在早年有一個關(guān)鍵塑造期,也就是說,孩子遇到壓力時的經(jīng)驗,是及時得到緩解,還是不得不盡量壓抑,將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造成結(jié)構(gòu)性影響,從而決定他成年后遇到壓力時,更容易放松,還是更容易緊張。
哭,是人類最基本的緩解壓力的本能。游戲力鼓勵孩子哭,也鼓勵孩子用所有安全的方式宣泄情緒、釋放壓力。在孩子哭的時候,游戲力不會再搞笑,而會真誠地陪伴孩子。等孩子哭夠以后,游戲力又會開始在剛剛過去的挫折中尋找笑點。
場景二:書里有一個《把小坦克帶回家》的故事,當孩子不能把心愛的別人丟下的玩具拿回自己家時,傷心地哭了甚至大喊大叫。而爸爸這時只是抱著他任其情緒發(fā)泄,并用“共情”的語氣說“我知道,我知道”(共情是很多育兒書都不約而同提到的觀點,在電影《頭腦特工隊》里也有體現(xiàn),這在心理學上絕對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很快,孩子就不哭了。因為經(jīng)過釋放以后,他的內(nèi)心已經(jīng)不那么難過了。走的時候,小朋友還主動跟小坦克說“再見”。
場景三:很多人聊天時都會談到“在你們家孩子有怕的人嗎?得讓她怕一個?!比绻阋灿龅竭^類似的問題或困惑,那么請看看下面這段話吧:
人的表面言行與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很可能會天差地別,如果現(xiàn)在只看重表面而忽視內(nèi)心,那么將來可能要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對于一個學齡前的孩子,我們有兩種策略都可以讓他“聽話”:一種是讓他害怕你,一種是讓他喜歡你。二者孰優(yōu)孰劣,恐怕要十年后才能評判。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學生“害怕你”和學生“喜歡你”會有什么不同。也許這兩種風格都能讓學生學到東西,但被動與主動、內(nèi)心抵觸與樂此不疲,應(yīng)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和成長過程吧!
人類基因為每個人都同時提供了親密和排斥這兩種可能,具體走向何方,取決于這個人在童年時期與他人互動時獲得了何種真實的感受,而與聽到過多少道理或背誦了多少教條無關(guān)。
游戲,是傳遞親密感的天然媒介,即使是在“強迫”孩子的時候。
傳遞親密感,讓孩子感受到“大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喜歡我”,才是游戲力的根本意義。有人說,游戲能夠瞬間掃盡陰霾,在孩子心里灑滿陽光。我想,這個陽光指的就是親密感吧。
場景四:孩子有時不愿刷牙,書上同樣用游戲的方式解決。家長把褲子套在頭上裝作“氣暈了”,這個幼稚的舉動讓孩子大笑不止,消除了對刷牙的抵觸。我自己也試過做游戲的方法,真的可以讓孩子不再因貪玩而不愿刷牙,因為刷牙也變成了“玩”。
歡淚媽媽特別喜歡“游戲力”的理念,不僅因為上面摘錄的那些紅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這個理念同樣適用于成人世界。有句話叫做“忠言逆耳利于行”,“游戲力”的理念就在于“順耳忠言也利行”,我們?yōu)槭裁床荒車L試用一種盡量放松、對方能接受的方式解決問題呢?
我深知,“游戲力”的做法不管是對待孩子還是在成人世界的遷移,都是知易行難。所以我們能做的唯有珍惜彼此,不斷前行。
(歡迎大家關(guān)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歡淚老師”,期待與你們更多的交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