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獅妹
今天一早,濱和小學校長田燕芳發(fā)了一條朋友圈,非常溫暖:讓心柔軟的瞬間,被咱們一年級的娃圈粉啦!
照片里,一位男老師彎著腰給排著隊的小朋友們發(fā)東西,小朋友們接過東西,并且向老師鞠躬。
田校長說,晚上回到家后,101 班徐濤小朋友把白天的事說給家長聽,他的媽媽寫下這兩張照片背后的故事:
看到這張照片,小獅妹想起了浙二醫(yī)院那張廣為流傳的照片。
這張黑白照片中,一位身穿長衫的外國人和一個穿著長衫的中國孩子互相鞠躬。這張照片有百年歷史了,當時梅滕更醫(yī)師(任浙醫(yī)二院前身廣濟醫(yī)院 1881 年至 1926 年間院長)查房,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禮地向梅醫(yī)師鞠躬,深諳中國禮數(shù)的梅醫(yī)師也深深鞠躬回禮。
關于禮儀,是不少老師和家長都關心的問題。
小獅妹的一位好朋友,看到濱和小學的這兩張照片后,想到了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件小事:
“我以前遇到過一個媽媽,跟我一起吃飯,她帶著一個六七歲的男生,吃飯的時候,男生主動跑到我邊上,幫我拉開了椅子,讓我非常震驚。這個媽媽說,她從小就是教育兒子要紳士,要學會照顧女生?!?/p>
說到禮儀問題,有不少媽媽很頭疼。
一位媽媽說:“前段時間,我們兒子的飛機模型掉到一樓院子里,我陪他去一樓敲門,一樓的老奶奶開門把模型給他,沒想到這小子扭頭就走了,連句謝謝都沒有。我當場就批評他,讓他跟奶奶說謝謝,奶奶還在旁邊勸著說沒事沒事。小子解釋說他當時只顧著看模型有沒有摔壞,忘了說謝謝了?!?br>
這位媽媽說,這個問題真的蠻頭疼的。“關于禮貌,我們平時也在教,小時候繪本講了很多,平時學校里也很重視,進校要向老師問好,在學校還挺好的,但一回家就打回原形了,我在想,是不是家里人都太寵他了,平時對他要求太寬松?!?/p>
談起這個話題,還有一位三年級小朋友的媽媽感慨:“這算是個老大難問題了!兒子在學校表現(xiàn)還好,但回到家連媽媽也不叫,打電話來也不打招呼,直接就把問題拋過來!公共場合帶他們出去吃飯,跟弟弟各種追逐打鬧,說了也不聽。我們家其實一直蠻注重禮儀培養(yǎng)的,從小就讓他背三字經(jīng),教他基本的禮貌,但就是學不會,做不到。”
和不少家長聊完發(fā)現(xiàn),很多小朋友在學校的禮儀都還不錯,但回到家就不行,不少爸媽都問: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有位班主任說:“小朋友在學校其實總體挺好的,總把最好的一面展現(xiàn)給老師和同學,我有時候騎自行車去學校,不少學生看到我還會主動幫我開小鐵門,但回到家就放松了,特別是面對父母時,表現(xiàn)得不太耐煩?!?/p>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的禮儀觀念?
有媽媽說:“我有個朋友很注意這方面,平時跟孩子說話都用‘請’。時間久了,他們小朋友平時跟別人說話時也非常自然地用‘請’,很有禮貌。”
濱和小學校長田燕芳說,培養(yǎng)孩子的禮儀觀念,最重要的是大人的示范和表揚。
“我們校門口,每天早上有三位老師、兩位家長,每個孩子進校門,他們都會給孩子鞠躬,孩子們也會鞠躬。孩子平時在校園里見到老師、客人、家長、保安、保潔,我們也要求他們鞠躬。做得好的小朋友,偶爾還會得到獎勵卡。時間久了,這也變成了孩子們的習慣,有的孩子回到家還會向小區(qū)里的保安鞠躬。
下雨天,孩子們也會看看同學們有沒有傘,沒有的話會合撐一把傘,都是很小的事情,但很溫暖。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父母不能僅僅是說教,也要以身作則,孩子會跟著模仿。”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愛寫作的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