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隔離這段時間娃不在家,趁著空閑翻了翻小花生,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么多牛媽牛娃,瞬間壓力山大,遂決定把親子共讀和英語啟蒙提上日程,以便嚴肅對待。
娃是3月6日下午回來的,這幾天除了我值班,其他每天都在艱難的進行著,現(xiàn)在簡單記錄一下。
第一天可能是兩個月沒回家的新鮮感吧,突然對家里所有的玩具繪本都感興趣,我們一天內(nèi)講了近十本繪本,互動性繪本娃的參與度也挺高的,情節(jié)性故事則聽的聚精會神,當我講的繪本她不感興趣時我會跟她說我們自己看自己的吧,然后娃就會拿著自己喜歡的繪本邊翻看邊講解(這是爸爸,這是媽媽,小貓摔跤了……),第二天開始就大打折扣。
第三天開始,我做家務的時候為了減少她無聊吃手指,開始加入嘰里呱啦英語課。不得不說,電子產(chǎn)品真的是能不給娃用就不用,壞處絕對是大于好處的,自從加入英語課,孩子立馬把對佩奇的熱情無奈的投入到包子和饅頭身上,大有一種有總比沒有好的無奈感。繪本的學習漸漸變得艱難,之前看動畫片的好處漸漸凸顯出來,娃能長句長句的說話了,和大人對話基本沒啥問題,非常完整非常流暢,羅輯思維大有提升,還時常蹦出幾個遠超這個年齡段的新鮮詞。冷淡書本熱愛動畫片的鮮明對比讓人非常焦慮,但還得艱難的進行著。
為了調(diào)動她的興趣,前天我找出東方寶寶其中一本帶有貼畫的繪本,故事情節(jié)是一下沒看,無論怎么夸張的表演都無法引起他的興趣,那好吧,咱們來貼貼畫,這是第一次這么貼貼畫,他立馬來了興趣,幫著我把貼畫貼完了。
今天白天講繪本依然很艱難,于是翻出卜卜智力版中的貼畫,直接放棄繪本了。貼畫玩法大概就是給你一張小圖片和一張大圖片,對比著先出大圖片里面缺了什么,這個對娃有難度,她完全不懂啥意思。我直接告訴她,小圖里的阿姨有眼鏡,大圖里沒有,然后讓她在貼畫里找出眼鏡,然后幫她貼在大圖里,每次都是讓她先貼,但每次都亂貼,然后我再幫她貼好。這個游戲的玩法就是把用完的貼紙用剪刀剪出來,然后再用彩筆涂色,也許這樣可以玩的久一點吧。
今天晚上講了鼠小米系列的鼠來數(shù),不同時期對同一繪本的理解真不一樣,去年讀這本繪本只是想讓她學會數(shù)數(shù),那時她還不感興趣,我得非??鋸埖闹v,然后看到什么都假裝無意識的數(shù)數(shù),很快她就學會了一到十。這次是自己喜歡這套書,挑好書自己先看一遍,這是爸爸,這是鼠小米,這是大黑貓……然后帶著過一遍,他主動要求媽媽數(shù)數(shù)吧,我說媽媽拉著你的手一起數(shù)吧,這孩子很怕被套路,數(shù)了一次立馬把手抽回去,然后把媽媽手放書上:媽媽數(shù)!好吧,那就多數(shù)幾遍,讓她把數(shù)字和實物聯(lián)系起來數(shù),也許會有收獲呢?
睡前另一本書是《抱抱》,也是自己先看,認動物,然后我講,驚喜的是當翻到動物們手拉手那一頁時,她主動喊出好朋友,然后拉拉我的手:你好你好。
《蠶豆大哥》系列對不到兩歲的孩子來說篇幅太長了,她只在第一二個晚上勉強聽完,這幾天都已失敗告終。
總結:1.睡前床上講繪本效率最高,明天開始午休前講二十分鐘試試。
2.學習不能太功利,總希望孩子學的多,其實最重要的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培養(yǎng)持之以恒的學習興趣。
3.明天開始還是從簡單的繪本開始,篇幅太長的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