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跟米米一起整理些衣服書籍準備捐給麗江的一個彝族村子的小朋友,米米嫌不夠,又找了幾本書,然后說還想給那些小朋友一些玩具,又拿出她的玩具盒翻找。整理完了,米突然說:“我要寫封信給他們?!比缓笳伊艘粡埣?,我用花邊剪刀剪出花邊,米米就認真的寫起來。寫完念給我聽:“親愛的牦牛坪村的小朋友:你們好,我是上海市長寧區(qū)的米米,希望我的禮物能讓你們變得快樂!”然后找信封裝好。過了一會她突然說:“我怎么覺得就像是《凱琪的包裹》里面一樣呢?”我說:“呵呵,是啊,你寫的信也有些象羅西的信呢?!泵酌子謫枺骸澳撬麄儠粫o我回信呢?”我說:“或許,我也不知道?!比缓螅抑?,我們在等待凱琪了。
這時候我開始感覺到過去讀過的故事已經(jīng)在孩子的心里了,所以她的信那么純凈自然,發(fā)自內(nèi)心的分享和傳遞快樂。完全沒有《岡達爾溫柔的光》里面的主人公剛到岡達爾的時候的那種居高臨下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