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8774083112
2021 2017
發(fā)布于 2021-07-03
記得當時第1次看這個人的介紹,感動哭了,后來發(fā)現(xiàn)老是刷到他懷念親人的視頻,而且感覺很多鏡頭很……說不出來的感覺,不像正常的鏡頭,像是表演給別人看,鏡頭取景從多個角度,而且鏡頭還很穩(wěn),拍攝手法很專業(yè),當時就覺得這個人不是像他自己所訴說的那樣,還有一個網上的叫徐什么男的也是妻子的絕癥去世了,他還舉辦什么婚禮,當時就覺得是在作秀,后來被挖事實,證明這兩個深情男人都是作秀
回應 舉報
收藏1

推薦閱讀

11歲
想法
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都在試圖刻畫人性的復雜性,而且也相當深刻,比如毛姆的小說,余華的作品,魯迅迅哥兒的文章,字字珠璣啊。就連《亂世佳人》這樣明顯帶有美化濾鏡的通俗小說,刻畫的人物也都是立體的復雜的。
我家孩兒對于人性的啟蒙來自隊友灌輸的戰(zhàn)爭故事,戰(zhàn)爭中人性的陰暗面被無限放大,想不了解都難。《父輩的旗幟》這類對于戰(zhàn)爭反思的影視作品能幫孩子更好了解人性。配合著看看一些人物小傳記,歷史上一個個平面的形象馬上立體起來了。
不過這些不能多看,還是要多看看《新聞聯(lián)播》這樣子的,對生活多些...
25 11 13
10歲
想法
人性這種東西,絕大部分是黑白都有。
當一個人說自己純白,要么是很難得一見的純白,而這種純白往往是不愿張揚,害怕被人知道是純白受傷害。張揚的說自己是純白,絕大部分情況是要多觀察他的行為和他面對利益背后的邏輯和態(tài)度的。
看人不要聽他說,而要看他做。
所以孩子盡早可以看看《行為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洗腦術》《烏合之眾》等等。讀不懂時可以先看這類影視,甚至星座運勢書都可以用來玩一玩分析一下,預測對錯。另外從小帶孩子對經典名著進行人物性格分析,生活...
2 3 10
10歲
想法
所以要讀歷史,本國的,世界的都要讀。一邊讀一邊和現(xiàn)在的事情,甚至是日常小事結合起來對照,會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在經過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后彰顯得愈發(fā)清晰深刻。還有就是多接觸優(yōu)質的圈子,培養(yǎng)真正的高品味高素養(yǎng),眼界不一樣自然識別能力也不一般。
8歲
想法
我也想知道到底該怎么去理解人性的復雜。林先生之前相關文章刷到一次,淚目一次。突然反轉成這樣,我真是好幾天了都接受不了,刷新了我的認知。再加上網友的有意無意善意惡意地揣度,我感覺真的太可怕了。以前看電視,覺得電視劇里反派很黑暗,現(xiàn)實一次又一次地深深打擊了我,人間真的有惡魔,現(xiàn)實比電視劇更可怕。按現(xiàn)在網絡走向,道聽途說地消息,能拍一部幾十上百集的電視劇了?,F(xiàn)在網上的消息,真假我不知道,我估計這個事件永遠不會出真相了,畢竟沒了的人是不會開口的。但是這件事真的讓我感慨頗深,人性真的太...
13歲
想法
我覺得很難幫助孩子理解人性,有時候必須經歷過,才能成熟。講再多道理,沒有親身經歷過,都難相信。

所以每個階段是每個階段的個性。二十幾歲可以為愛情奮不顧身,而太過城府,很難收獲愛情。

三四十歲,比較現(xiàn)實,又成熟穩(wěn)定,所以能坦然接受。

關于人性,真的經不起考驗。

希望孩子能夠識人。
8歲
11歲
想法
閑談莫論人非,作為爸爸,對這種新聞一向不太關注,一來前應后果并不清楚,二來如果是收割熱點,我本不關注,收割不到我,就比如明星炒作,我又不追星,什么人設崩塌之類的痛心疾首也影響不到我,理性對待才能讓自己不至于被各路炒作帶著跑,認真帶娃不香嗎?孩子太小的時候你教不會他人性的善與惡,孩子大了他們不一定認同你的善惡觀,很多東西說是作為經驗流傳,但是自己不經歷一遍是體會不到的。
想法
人性的復雜,我家娃在小學五年級遇到師渣后,親身體驗了一把。那次他被傷得不淺,被迫休學了半個多學期。那時他還要我買教育法,想用法律手段給自己討公道。
好在我們在老家找到了新學校順利轉學,我和孩子受傷的心也很快得到平復?,F(xiàn)在回過頭看這件事,對我和孩子來說是吃一塹,長一智。
不過社會的復雜性,真的是讓人防不勝防,還是挺擔心的。
5歲
6歲
想法
林生斌的事件沒有具體追蹤。但有一點我是比較認同地,那就是保姆案發(fā)生的時候,失去妻子孩子痛苦至極是真的,當時不管有多痛,這和后來又娶妻生女我覺得不能混為一談。不能因為有后者就懷疑當初的痛心。

幫助孩子對認識人性,我始終認為應該 多讀書+多接觸社會。

講個最近的一件小事:
某天在冰沙店,妹妹的涼鞋掉了(因為有一點點大),我蹲下給她穿上,她順勢扶了一下隔壁桌小學生哥哥的腰(背對著我們),小哥哥順勢撣了一下(因為應該也沒在意)。
我們家的小姐姐舉起手并口齒清晰語氣堅定地說:碰一下...
MNW
10歲
12歲
想法
我小時候,看電視或聽故事最愛問的是: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爸爸從來都不給我答案,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這種思維影響我至今。不僅是對歷史人物事件,經常辨證的去看,對工作中的同事,也經常從對方的立場出發(fā),思考決定。
雖然我喜歡從不同角度看問題,但是對于人性來說,我還是永遠以“人之初,性本善”的觀點切入。
我現(xiàn)在的育兒觀也是如此。
15歲
想法
最近看了《博士化身》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極端性格,多重人性的典型代表
1 1 3
lily8774083112
lily8774083112
2021
2017
作者熱門分享
給孩子們推薦B站好資源  贊2 · 收藏10 · 評論2
月亮的味道  評論11
面臨離婚,怎么保全自己  贊1 · 收藏1 · 評論9
還會參加劍橋考試么  贊2 · 收藏3 · 評論4
Raz最近刷得怎樣  贊7 · 收藏1 · 評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