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5-09-03 · 圖片1
         新光恒新 浙郵上游

    《郵史縱橫》作為新光郵票會、浙江郵史研究會的會刊即將出版第六期。
    新光郵票會是我國最早誕生的民間集郵組織,涌現(xiàn)出大批華郵先進。他們制作的郵集在中國及世界郵展屢獲佳績,2024年浙江省選送參加亞洲郵展的七部郵集作者全部是新光郵票會及浙江郵史研究會的會員。他們撰寫的郵文在中國郵壇熠熠生輝?!多]史縱橫》秉承新光郵票會良好的郵學研究傳統(tǒng),成為當代中國郵學家耕耘的一方沃土,在中國郵壇為華郵研究持續(xù)發(fā)聲,百家爭鳴,和而不同。
    地方郵政史研究近年方興未艾,浙江也涌現(xiàn)出一批地方郵政史研究先進,早在上世紀80年代新光老會員朱國華先生就組編過《杭州郵政史》,本世紀初曾曉煒的《溫州郵政史》、劉少華的《浙江郵政史》在國家、國際郵展上屢獲高獎。近些年,郵壇后起之秀徐立華的《浙江郵政史》郵集在2024年迎亞展全國郵展上獲大鍍金獎、王霖的《杭州郵政史》郵集在2023年浙江省郵展上獲大鍍金獎。《郵史縱橫》正是地方郵政史研究先進展示他們研究成果的杏林。
    筆者忝為《郵史縱橫》校閱,每期郵文校閱的同時自己亦獲益良多。值此第六期《郵史縱橫》發(fā)行之際,受編委會同仁之邀,寫成此文作為刊首語。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愿《郵史縱橫》在中國郵學潮流中力爭上游!

                              張敏民
                 甲辰季秋于杭州三江口
回應(yīng)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6個月
書評
郵史縱橫第四期
新光郵票會 / 浙江郵史研究會
對事要于無疑處存,向來如此便對嗎?
——代刊首語

30年前,一位著名的美籍華裔集郵家發(fā)表了一篇關(guān)于1930年12月1日廣州至梧州航郵的文章。稱這是兩地間的首次試航郵件。隨后。僑居歐洲的一位華裔航郵專家寫信告訴我,那篇文章的結(jié)論是錯誤的,廣州至梧州的航郵始于1930年12月1日,所以當天運載的航郵是首航郵件,并非試航。最后他特別強調(diào):造成如此謬誤的責任不在于那位作者,遺憾的只是其重復了施塔少校(JamesStarr)和梅贊文(Samuel...
6個月
書評
集郵增刊27-紀念大龍郵票發(fā)行140周年
人民郵電出版社
卷首語

1878年出生的大龍郵票是中國第一套由官方正式發(fā)行的郵票,它的出現(xiàn)標示著中國在信息傳遞上即將放棄運轉(zhuǎn)兩千余年,已不堪負重的郵驛制度,使其與民間自發(fā)興起的民信局以及列強強加給我們的客郵,一并走向歷史終點;它的出現(xiàn)還標示著閉關(guān)鎖國的古老中國嘗試接受新思維,在郵政領(lǐng)域?qū)嵤┬轮贫?,與國際接軌;它的出現(xiàn)還標示著一個對藏古納今有著深厚歷史傳統(tǒng)的國人有著吸引力的新興收藏品的誕生。
這種薄薄的小紙片兒,長不盈寸、輕若無物,但在此后的14...
6個月
書評
中國郵票全集-郵資片封簡卷
北京燕山出版社


我國近代郵政,創(chuàng)辦于19世紀后期。自1878年(清光緒四年)海關(guān)試辦郵政發(fā)行大龍郵票開始,至1911年辛亥革命,清代郵政共發(fā)行郵票172種;1912年至1949年,中華民國郵政共發(fā)行郵票1300余種;中國人民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1930-1949年),已知各革命根據(jù)地發(fā)行郵票2300余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87年共發(fā)行郵票2250余種,總計約6000余種。這些郵票,反映了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變化...
6個月
書評
僑批檔案圖鑒
張美生 編著 / 中山大學出版社
后記

編著一冊僑批檔案圖鑒的想法,在2011年筆者的第一本僑批拙著出版之前就萌發(fā)了,但因一些客觀原因而擱置。一晃八年過去了,這個念頭并不因歲月的流逝而塵封,反而每當觸及僑批,編著圖鑒的想法就現(xiàn)于頭腦中。一冊圖鑒,不僅僅是僑批收藏者、研究者的工具書,而且可為僑批檔案的征集、整理、鑒定、估價等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同時也對宣傳世界記憶遺產(chǎn),弘揚僑批的“海絲”精神,“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的紀錄與傳承,助推廣東文化強省建設(shè)”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6個月
書評
中國郵票全集-郵資片封簡卷
北京燕山出版社
前言

自郵票問世以來,各國(地區(qū))郵政部門為進一步簡化通信手續(xù),發(fā)行印有郵資符志的明信片、信封和郵簡(簡稱郵資片、封、簡),供寄信者使用。這些郵資片、封、簡,統(tǒng)屬郵政用品。因其郵資符志與郵票相仿,有的甚至直接采用郵票圖案,內(nèi)容豐富多采,而引起集郵者的喜愛,成為收集研究的一個門類。1985年,國際集郵聯(lián)合會(FIP)在國際郵展競賽級的類別中又專門設(shè)立了“郵政用品”類。
為便于集郵者收集研究我國郵政部門發(fā)行的郵資片、封、簡等郵政用品...
6個月
書評
2001-2006中國普通郵資信封(白封)資料匯編(第二版)
高傳智
中國普通郵資信封(白封)資料匯編
(2001-2006)

自PF1《芙蓉花》開始,新中國普通郵資信封進入“大封時代”。由PF1的1號封(162MM*103MM)時代,到PF7的2號封(176MM*110MM)時代,至PFI1一早躍升為6號封(230MM*120MM)及PF21為代表的7號封(229MM*162MM)時代,“大封時代”至今業(yè)已二十余年,這一時期普通郵資信封空白封(簡稱普自封)的發(fā)行分以下幾個階段:
2001年6月-...
6個月
書評
費拉爾手稿(翻印版)
費拉爾 / 人民郵電出版社
前言

(一)
中國古老的郵驛通信,源遠流長,歷時二千余載。漢、唐、宋、元各代的驛站規(guī)模居世界之首。不過,到十九世紀中葉,中國的通信制度就落在歐洲的后面了。
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隨著英國在中國非法自設(shè)郵局,法、美、日、德、俄等,也競相在中國土地上開設(shè)各自的郵局,美其名曰“客郵”。列強還在各地商埠、租界設(shè)立“書信館”,發(fā)行“商埠郵票”。從1865年起,在大約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中國的郵...
6個月
書評
西藏自治區(qū)郵政附加費圖譜(1992.4.1-1999.2.28)
倪郁烈 主編


我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qū)在郵政改革大潮中,為改變郵政通信的落后狀況,與全國部分省、市、自治區(qū)一樣,經(jīng)當?shù)卣袜]電部門批準于1991年4月1日開始實施征收郵政附加費,這是我國與其他國家不同的特殊時期的資費。
郵政附加費可以在國家級郵展中參展后,鼓舞了許多熱衷于收集該類郵品的集郵愛好者。倪郁烈、欒桂馨、賀建國等亦在此列。由于西藏自治區(qū)的地理條件特殊,人員稀少,郵件業(yè)務(wù)量少,留存的郵件附加費較少,收集難度較大。
西藏地方...
6個月
書評
中國抗戰(zhàn)期間的僑批郵史
蔡少明 著 / 中山大學出版社
序二

回顧歷史,始于1931年的那場由日本軍國主義者所發(fā)動的罪惡戰(zhàn)爭,給中國和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的人民帶來了重大的災(zāi)難,給人類文明和歷史進程帶來了嚴重的損害,給世界和平和民族友好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它永遠是歷史的傷痛,也是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銘記。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痹谥腥A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在舉國軍民全面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艱難歲月里,我海外僑胞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或節(jié)衣縮食、踴躍捐輸,或回國從戎、對日作戰(zhàn),為中國的抗...
6個月
書評
國內(nèi)郵政快件首日封研究
胡欽祿 編著 / 陜西人民出版社
后記

經(jīng)歷20年的數(shù)據(jù)收集,經(jīng)過三年的編寫,本書終于能和大家見面了,心中如釋重負,但又惴惴不安。筆者本想繼續(xù)收集更多的材料寫作,但因年逾70,材料不宜久擱,遂倉促成書,唯恐是一份不盡如人意的答卷,有負同好的殷切期盼。
知識乃天下公器,人皆不可得而私之。本書的編寫得到了郵政快件研究會同好提供的翔實資料、清晰圖案,充分體現(xiàn)了團隊協(xié)作精神。承蒙同好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全方位編寫郵政快件新業(yè)務(wù)開辦首日絕非一易事,...
郵史縱橫第六期
作者:新光郵票會
出版社:浙江郵史研究會
出版時間:2024-12
打雜兒的圖書館
打雜兒的圖書館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