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信息后,特意查了原文。這個事究竟是一個公號喊出的正義之聲,還是深扒起底最終達到營銷自己的目的,還是不同教育集團之間競爭……這些目前無法斷言。
我想從我自己角度分析這個事情。首先要明確看公號的目的是什么?寫不寫在公號,看不看在我們自己。文章提到的公眾號,我還真關(guān)注了不少。有的是朋友圈看到的,有的是公號之間互推的,有的是在小花生里就看過的。覺得這些公號有干貨(哪怕只是幾句話),那就留下。育兒不僅僅是斷舍離,還有積累經(jīng)驗。我很感謝這些公號,公號介紹的資源和方法讓一個四線開外城市的我接觸到了一點點一線的教育資源和方法。
其次,也不能說完全是制造焦慮,我們家長也是有鑒別能力的。焦慮不是別人販賣的,都是我們自己給自己施壓。我喜歡育兒這詞,不喜歡雞娃這詞,不僅僅因為我家就是普爸普媽+普娃,更重要的是孩子成長在育不在雞。什么時候激勵有用?遇大事激勵,那叫一鼓作氣。天天激勵不就是《曹劌論戰(zhàn)》里后一句“再而衰,三而竭”么。在小花生里,我看到那么多優(yōu)秀的家長優(yōu)秀的孩子,每個家長的育兒方法都不同,每個孩子成長路線也都不同。每個家長都得積累經(jīng)驗摸索適合自己育兒之路。
對于推廣團購這事,我可能比較佛系,誰在某寶某貓某東買東西不退貨呢?公眾號參團可能就是覺得:我白信任你一回。咱們就當(dāng)普通電商購物了,小件隨意不好就退,大件謹慎下單,畢竟沒運費險,退貨郵費還得自理。一次不好,大不了下次不買了。
老祖宗教我們?nèi)∑渚A,我們也有基本的判斷力。公號有經(jīng)驗就拿走感謝,有推廣不愛看就關(guān)掉,用我們有限的時間做些更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