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黑天鵝》
作者: [美]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音頻全文
17世紀之前,人們從來沒有想到過世界上除了白天鵝還有其他什么顏色的天鵝,直到在澳大利亞發(fā)現(xiàn)黑天鵝,人們認識天鵝的視野才打開。在此之前,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黑天鵝」曾經是他們言談與寫作中的慣用語,用來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這個不可動搖的信念隨著第一只黑天鵝的出現(xiàn)而崩潰。其實,在許多方面,人們過去認識的規(guī)律和判斷都被證明是錯誤和片面的。
黑天鵝事件:不可預測的重大事件。它罕有發(fā)生,但一旦出現(xiàn),就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幾乎一切重要的事情都逃不過黑天鵝的影響,而現(xiàn)代世界正是被黑天鵝所左右。認識黑天鵝,才能更深刻地認識世界的復雜性,并從不可預知的未來中獲益。
黑天鵝的存在寓示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一切,但人們總是對它視而不見,并習慣于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經驗和不堪一擊的信念來解釋這些意料之外的重大沖擊,最終被現(xiàn)實擊潰。
從次貸危機到東南亞海嘯,從「911」事件到「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黑天鵝存在于各個領域,無論金融市場、商業(yè)、經濟還是個人生活,都逃不過它的控制。怎樣才能真正認識這個社會的運行方式?怎樣才能避免小概率事件帶來的重大損失?怎樣才能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占得先機?本書會教你以全新的視角理解現(xiàn)實世界,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防范風險,并把握黑天鵝帶來的機會,從中受益。毋庸置疑,它將顛覆我們慣常的思維,讓你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證券交易員,目前擔任 馬薩諸塞大學 阿默斯特分校 隨機科學系教授。他在「911」之前大量買入行權價格很低、看似毫無價值的認沽權證,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做空美國股市,直到恐怖分子劫持飛機撞向紐約世貿大樓,由此獲利豐厚,一舉成名。此次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之前,他又先知先覺重倉做空,大賺一筆。
真正分享這本書的原因:
1. 道理極深刻,雖然看似淺顯,但想充分理解并執(zhí)行,非常非常難,值得反復體會。
2. 書寫得很爛,前 1/4 就夠了,后面都是碎碎念,甚至還有泄私憤的內容,不值得讀。同時也對我有啟發(fā),寫文章要考慮受眾的感受。
3. 有很多裝逼的故事,同時也很適合與現(xiàn)實生活、特別是職場進行結合,能有真正的成長的感覺。
「黑天鵝事件」:悉尼歌劇院
這座著名建筑物實際昭示著人類在認知上的驕傲自大。按計劃,工程應該在1963年初完工,歷時4年,費用為700萬澳元。但到了1963年,僅完成建筑底部的基礎部分。最終的完工時間是1973年,盡管比最初預想的已經簡單了很多,還是耗資1.04億澳元,相當于現(xiàn)在的6億多澳元。
非常值得一看,看的時候,會有更多的感觸?!付疾蝗菀住埂竵矶紒砹恕埂复筮^節(jié)的」。
黑天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總是忽略黑天鵝的存在,并且埋頭觀測白天鵝的活動以期找到其中的規(guī)律,結果是黑天鵝飛來的時候,我們措手不及。畢竟,這個世界上白天鵝多的是,我們平時觀測到的數(shù)據都是有關白天鵝的,由此得出的天鵝作息規(guī)律也是關于白天鵝的。直到黑天鵝飛過來,使我們以往的努力都化作泡影。
在作者這里,「黑天鵝」是指滿足以下三個特點的事件:
首先,它具有意外性,即它在通常的預期之外,也就是在過去沒有任何能夠確定它發(fā)生的可能性的證據。
其次,它會產生極端影響。
第三,雖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們在事后為它的發(fā)生編織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認為它是可解釋和可預測的。
簡而言之,這三點概括起來就是:稀有性、沖擊性和事后(而不是事前)可預測性。
第三點很像「成功學」,不妨叫它「失敗學」。
創(chuàng)業(yè)居然成功,往往叫「獨角獸」,因為失敗才是常態(tài)。但沒有哪個失敗者是做好準備去失敗的,一定是遭遇了意外,也就是遇到了「黑天鵝」。所以 獨角獸 = 沒遇到黑天鵝。
絕地求生,容錯率極低,最近一局,擊敗 5 個人,帶著三級頭三級甲滿 m4 和 8 個急救包,被人從背后直接擊敗。游戲并不是現(xiàn)實,但現(xiàn)實也并不是游戲?!队螒蚋淖兪澜纭分械?VR 邏輯,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規(guī)律,并試圖做到大道相通。
除了過度專注于已知知識以外,人性還有另一個弱點:習慣于學習精確的東西,而不是總體的東西。
我們不會自然而然地認識到自己不會學習。這個問題產生于我們的思維結構:我們不學習規(guī)律,而是學習事實,而且只學習事實。我們似乎不太善于認識到我們的超規(guī)律(即我們傾向于不學習規(guī)律的規(guī)律)。我們蔑視抽象的東西,瘋狂地蔑視。
一個元規(guī)律,非常形象:歷史不會爬行,只會跳躍。量變總是在你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突然就質變。
黎巴嫩戰(zhàn)爭的例子,其實還有十年動亂的例子,「馬爾薩斯陷阱」和「最后一秒鐘」的例子。還有生而為人的例子,我 13 歲那年差點犯下大罪的例子。大部分人可以平安地活到 60 歲,但總會有人遇到黑天鵝,生命停在某些不該停下的時刻。
如何從火雞的經歷中學習?
大哲學家羅素在闡述他的同行所謂的歸納問題或歸納性知識問題時(這顯然是一切問題之母)舉了一個絕妙的關于意外的例子。
想象一只每天有人喂食的火雞。每次喂食都使它更加相信生命的一般法則就是每天得到“為它的最大利益著想”(政客們都這么說)的友善人類的喂食。感恩節(jié)前的星期三下午,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將發(fā)生在它身上。
我們再進一步探討歸納法最令人不安的一面:反向學習。假設火雞的經驗可能不是沒有價值,而是有一個負價值。它從觀察中學習,正如我們都被建議的那樣(畢竟這是人們相信的科學方法)。隨著友好喂食次數(shù)的增加,它的信心也增加了,雖然被屠殺的危險越來越近,它卻感到越來越安全。想一想,當危險最大時安全感卻達到最大值!
但真正的問題比這更具有普遍性,它直指經驗知識本身。某種東西在過去一直起作用,直到它出乎意料地不再起作用,而我們從過去獲得的知識實際上頂多是無關痛癢或虛假的知識,甚至是危險的誤導。
研究者把我們的推理行為(大致)分為兩種思維模式,分別稱為“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或者“經驗模式”和“認知模式”。二者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
系統(tǒng)1,經驗模式,是不費力的、自動的、快速的、模糊的(我們不知道我們在使用它)、平行的、易出錯的。它就是所謂的“直覺”,以很快的速度發(fā)揮著強大的作用。系統(tǒng)1是高度情緒化的,因為它反應迅速。它制造捷徑,人們稱之為“啟發(fā)學”,它使我們能夠快速有效地采取行動。丹戈爾茨坦稱這些啟發(fā)性方案“快速而樸素”,其他人更喜歡稱它們“快而粗糙”。
毫無疑問,這些捷徑是有效的,因為它們快,但有時,它們會導致我們犯嚴重錯誤。這一主要觀點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研究學派,叫做啟發(fā)和偏差法(heuristicsandbiasesapproach)。啟發(fā)學對應對捷徑的研究,偏差則代表錯誤。
系統(tǒng)2,認知模式,就是我們通常所稱的思考。你經常在教室里使用它,因為它是費力的、有條理的、緩慢的、有邏輯的、連續(xù)的、漸進的、有自我意識的(你可以覺察推理的推進)。它犯的錯誤比經驗模式少,因為你知道結果是如何得來的,你能夠返回你的思考步驟,對它們進行適應性修正。
我們的大部分推理錯誤來自于當我們以為自己在使用系統(tǒng)2時,實際上卻在使用系統(tǒng)1。為什么?因為我們的反應是不經過思考和反省的,而系統(tǒng)1的主要特點就是我們對它的使用是無意識的!
回憶一下回路錯誤,我們習慣于把“無法證明有黑天鵝”與“證明沒有黑天鵝”混淆起來。這表明系統(tǒng)1在工作。你必須努力(使用系統(tǒng)2)才能克服第一反應。顯然,自然的力量讓你使用快速反應的系統(tǒng)1應付麻煩,所以你不會坐在那里思考是真的有老虎要襲擊你,還是這僅僅是視覺上的錯覺。在“意識”到老虎出現(xiàn)之前,你就立即逃跑了。
人們假設情緒是系統(tǒng)1在指導并迫使我們迅速反應時使用的武器,它比我們的認知系統(tǒng)更有效地控制著我們的風險回避行為。實際上,研究情緒系統(tǒng)的神經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情緒對危險的反應比意識對危險的反應早得多,我們在意識到面前有一條蛇之前幾毫秒就感到了恐懼,并開始做出反應。
人性的許多麻煩在于我們無法充分使用系統(tǒng)2,或者無法在不去海濱度長假的情況下長時間使用它。而且,我們干脆經常忘記使用它。
最大的風險,就是你們居然覺得沒有風險。說明我們的團隊里全是蠢貨,這個項目一定完蛋。
羅素說,當人們確信自己正確時,就是人們最愚蠢的時候。而世界上的絕大多數(shù)麻煩,都是由過度自信的愚蠢人類導致的。
聽完思考
本期說了很多“由于自己沒有想到會出意外,也從來沒有對意外做出準備”的常見誤區(qū)。那我們的心態(tài)上怎么去調整呢?
你在生活或職場中有什么樣的經歷或者慘痛的教訓,不妨在頁面下方留言。
說出你的故事,提出你的疑問,下周末我會做一期答疑回答大家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