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前二十年在北方接受冬季物理攻擊、后二十年在南方接受魔法攻擊的怕冷人士,隨著氣溫的下降,很想了解下古人如何度過漫長冬日的,所以選擇了這本書。
作者先從“秋收冬藏“開始,主要講述了浙江省幾個代表性地方的冬日習(xí)俗:腌冬菜、釀酒、做年糕。南方的腌冬菜不似北方,北方多以白菜制作酸菜,而南方菜種多樣,多以小壇腌制。讀到釀酒,想起來去富春、烏鎮(zhèn)這些地方旅游時,偏僻小巷也偶有人家擺出自稱家釀的一甕一甕酒罐,只是不知確否自釀罷了。年糕,即使在南方生活了多年,也很少吃,但身邊的同事倒是很喜歡入菜。
冬至——北半球一年中白日最短、冬日最長的一天,也是轉(zhuǎn)折的一天。俗語有“冬至大如年”。甚至在周代,冬至是一年之首,也就是“元旦”。自漢武帝改正朔,采用夏歷,延用至今,以1月為一年之首。
“日冬至,畫素梅一支,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毕褪窍夂涞囊馑肌?傳說梅花型消寒圖是南宋抗元將領(lǐng)文天祥首創(chuàng)?,F(xiàn)存較早的梅花消寒圖是明代弘治年間刻板拓本。除此外還有圓圈型、銅錢型、文字型、葫蘆型消寒圖。人們不僅可以每天涂一筆消寒圖,還可以記錄當(dāng)日天氣,“上畫陰,下畫晴,左風(fēng)右雨雪當(dāng)中”。待到經(jīng)歷八十一天繪制完成,便是一份當(dāng)年冬春的天氣記錄了。同時消寒圖還是啟蒙、教育孩子的幫手。文字型消寒圖9個九個筆畫的字組成的句子,啟蒙兒童毛筆握筆、運筆的方法;葫蘆型消寒圖九九詩文,兩百多字囊括了上古至清代的歷史重大事件,可謂古代最佳的歷史啟蒙讀物了。
今年冬至,家中也貼一幅消寒圖,嘗試下古人冬季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