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神話中的阿特拉斯,因反抗宙斯失敗,被罰舉著地球。至今歐洲的地球儀下面,仍然有阿特拉斯的小塑像,別以為這是神話故事,生活中往往有一種人,明明不是自己的責任,卻一定要包攬全身,恨不得舉起地球。
同事和相戀四年的女友分手,一下子消瘦了十幾斤。問及緣由,不是雙方感情淡了或者有人出軌,而是女友就是個現(xiàn)實版的樊勝美。
女友賺錢,先給爸媽花,說要孝順父母。
再供弟弟讀書,說弟弟年幼。
又給家里建了房子,說父母老無所依。
同事多次和女友提及,父母還年輕,弟弟也差不多畢業(yè)可以謀生活了,不要把錢全部拿回娘家,也要攢一點留著兩個人結婚生孩子。女友一直放心不下家里,剛開始說好建好房子就不再資助家里,兩個人攢些錢為自己的小家。后來又想要幫弟弟把婚結了,而結婚又涉及到弟弟買房,這些年,女友的家像個無底黑洞,吸走女友的青春和全部錢財,同事多次勸說無效,只好忍痛分手。
同事女友得了典型的阿特拉斯綜合征。有“阿特拉斯綜合征”的人,總是深信他們必須獨自解決所有問題,并把自己的需求放到最后,這是典型的受到“情感勒索”的例子。
情感勒索是指勒索者抓住受害者的恐懼、責任感和罪惡感,控制受害者的行為和情感,使雙方深處一段疲憊不堪的關系中。
《情感勒索》作者是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蘇珊·福沃德提出了情感勒索的概念,并結合大量實例寫出《情感勒索》一書,意在幫助陷在被勒索控制住情感和行為的人,能夠了解事情的本質并擺脫困境。
情感勒索的本質來源于自己對親密關系的自卑,而這種對親密關系的認知大多來自兒時的經(jīng)歷,簡言之,來自于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交給我們的愛人的方法。
艾略特從爸爸那里了解到,女人太強大就不愿留在身邊,從而希望自己的愛人不能太完美,最好能夠時刻陪伴在自己身邊。
愛麗絲因為好賭的爸爸總是把家里的東西典當,所以一直害怕所擁有的東西會消失,從而特別渴望得到承諾。
邁克爾因為小的時候父母忽略他的感受,沒有得到過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當邁克爾所擁有的東西即將消失時,邁克爾就會控制不住的發(fā)怒,那是童年的憤怒在發(fā)酵。
這些情感勒索者不是壞人,只是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也不能如實的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情感勒索者常用四種方式來達到自己控制他人的目的。
二分法:壞人是我們,他們都是無辜的。
病態(tài)化:不遵循他們的要求,就是瘋了或者有病。
聯(lián)合陣線:籠絡我們關心的人,讓我們感到孤獨和挫敗。
消極比較:“你看看人家”
情感勒索者常常把這些方法混在一起,逼迫我們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例子:
媽媽:你該生個二胎了。
我:我不想生了。
媽媽:你不生別人還以為是我們不愿意幫著帶孩子,或者以為我們養(yǎng)不起呢。(二分法)
我:我不想生了。
媽媽:別人都是兩個孩子三個孩子,你只有一個,多奇怪,以后老了沒人照顧你。(病態(tài)化)
我:我不想生了。
媽媽:你婆婆前天剛和我通過電話,我們都覺得你該再生一個。(聯(lián)合陣線)
我:我不想生了。
媽媽:你看大家都生,好多年紀四十多了還在生,你這么年輕,不生干什么?(消極比較)
到底怎么樣才能擺脫這種被控制的狀態(tài)?明明是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情,不愿意接受的結果,怎么樣拒絕?
只能慢慢來,停下來,冷靜的觀察,制定策略。
策略分為四種。
一非防御性溝通,努力讓氣氛緩和下來。
將這些例句記住,并大聲反復的練習,直到應用自如,甚至變成自己的語言習慣。
然后宣布自己的決定。
在和勒索者溝通之前,需要做好應對措施,不論對方是威脅,辱罵或是沉默,都要保持冷靜,堅持自己的決定。
二 化敵為友,邀請對方一同解決問題以轉移談話方向。
認真傾聽對方的內心感受,找出解決的辦法,有時,直接向勒索者詢問他所需要的方式,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 條件交換,希望對方改變,自己也要改變。
提出交換條件,并落實。沒有付出就沒有獲得。
四 運用幽默,幽默幫你抒發(fā)對對方行為的感想。
承擔一半的責任,并積極道歉,告訴對方“我就是這樣的,這就是我想要的”。
方法看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很難,我們被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包圍,這三種感受還常常交織在一起,使我們無法正視勒索者的指責,一遍遍重蹈覆轍,被控制,被情感勒索。
其實,有些恐懼是勒索者操縱并放大的,實際沒有那么可怕。了解自身的價值,正視自己,反復練習,把自己當成情感勒索者,了解勒索者到底需要什么。感受到自己內心真正恐懼的東西,然后正視它,你會發(fā)現(xiàn)恐懼感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責任感很難消除,因為責任感來自幼年時期從父母和老師那里學來的。多問問自己“憑什么”我要犧牲自己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去取悅其他人?也仔細查看一下,為什么我給自己的人生加了那么多的束縛?可以用排除法找到自己最想要的,那么其他不重要的是否可以消除了?情感也是有限額的,當限額用完,感情也就消耗盡了。
罪惡感常常來自于不真實的指控,我們需要仔細分辨,這些指責到底是不是事實。將故事的主角換成其他人,我們作為旁觀者,更容易發(fā)現(xiàn)事情的本質,從而看清勒索者的控制點,消除內心的罪惡感。
情感勒索與其他的傷害不同,勒索者是我們的親人和朋友。正因為關系親密,我們曾和勒索者分享的秘密、恐懼與難以啟齒的事,現(xiàn)在都變成勒索者的武器。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教會我們,正視問題,看清事情的本質,認真冷靜的應對。讓我們自由應對生活里的人際關系,健康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