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應娃的要求,帶她去了天壇公園
本來答應她去看祈年殿,結果我們忘帶身份證買不了門票,只好作罷
最后就在樹林里溜達,吃吃喝喝
路上碰到一位伯伯吹樹葉學鳥叫
透過樹叢縫隙看看天上的白云飄
爸爸撿地上的松果給娃,娃不要
我要她走到樹根下照相,她害怕地上落滿的那層軟乎乎的松針,不肯挪步而大哭
然后爸爸牽著她的手,她還是哭,后來爸爸打了個大哈欠,我抓拍下來給她看,說爸爸像只大狗熊,逗得她哈哈笑
昨天晚上,上床準備睡覺了,娃困意明顯不足,看到墻上掛著的我和她爸當年在天壇拍攝的婚紗照,娃突然又想起了周末天壇之行……
“媽媽,去祈年殿”
“嗯,等秋天了,媽媽帶你去祈年殿”
“媽媽,咱們明天去祈年殿”
“等秋天到了,葉子紅了,帶你去”
“秋天到了,花紅了,爸爸媽媽帶著去祈年殿”
“秋天到了,葉子紅了,爸爸媽媽帶你去祈年殿”
“嘴里有樹葉,啊啊啊啊啊,小鳥叫,”
“寶寶又想起那個伯伯啦,吹樹葉學鳥叫”
“看到白云了么”
“對,咱們那天還看到白云了,風一吹,白云就飄”
“爸爸給撿花花,不要”
“對,爸爸給你撿松果,你不要”
“爸爸撿松果,給你你不要” (還不太會轉換人稱,說自己時還用“你”)
“媽媽把松果扔的好遠,你還記得么?”
“媽媽給照相,你還哭”
“對呀,給你照相,你不照,老哭,不敢在上邊走,害怕松針是吧”
“爸爸牽著手,盼盼還哭”
“爸爸,啊,變成一只大狗熊”
哈哈哈,我都快忘掉的情節(jié),被娃給回憶起來了,好家伙,然后一發(fā)不可收拾,一直在那邊說邊笑“爸爸變成大狗熊了,爸爸變成大狗熊了”……反反復復說了不下20次
然后又重復了好多好多遍:秋天到了,爸爸媽媽帶你去看祈年殿
看來這趟天壇公園沒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