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討論死亡和紀(jì)念的繪本,國外類似話題的繪本很多,從小就讓孩子即敬畏生命又看淡生死。狐貍老了走了,他的朋友們聚在他離去的地方一起緬懷他,大家講著講著,狐貍長眠的地方就長出了一棵書,是大家的懷念把它栽成了一棵大樹,而這棵大樹也繼續(xù)把自己奉獻(xiàn)給樹林里的朋友們。的確,懷念是個很溫暖的詞。只不過,比較郁悶的是,讀完第一頁,fox fall asleep forever,大包居然很認(rèn)真的問了我一句“媽媽,狐貍需要冬眠嗎?”??
繼續(xù)俚語(幸好明后天要出差了,否則真的要讀到吐了),這本的俚語都和穿著打扮有關(guān),有幾個倒是看字面就能猜出意思,比如shaking in your boots, earn your stripes, 但有些用我們中國人的邏輯就很難猜到了,比如dressing to the nines, eat your hat. 估計大包之所以喜歡讀這套書是不是因為閱讀的過程像在猜燈謎呢???
大包和我都非常喜歡的一本書,既因為它可愛而又溫暖的畫風(fēng),也因為它以小見大的故事,我喜歡他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它的語言,不復(fù)雜也不口語話,地道而又精煉,從寫作角度很值得熟讀甚至于背的一本繪本。never give up. Preparation, practice and perseverance make success.
大家應(yīng)該對同一作者的那本someday更加熟悉,但是家有小男孩的媽媽們還是非常推薦入這本書的。一看作者就是有男娃的,否則不會對小男生的點滴描繪的如此生動到位。被最后的那句話感動到了(little boy, you remind me how so much depends on days made of now)! 是啊,哪怕我們現(xiàn)在再怎樣為這些小家伙們感到抓狂,多年后,坐在搖椅上的我們一定是要依賴這些回憶來打發(fā)時光的。最后那張小男孩熟睡??的臉竟讓我忍不住眼眶濕潤。媽媽們想...
最近發(fā)現(xiàn)和孩子讀繪本的時候總是自己被感動到,比如今晚的這本when I was young in the mountain. 雖然書里幾乎連什么連貫的故事情節(jié)都沒有,但就是那么一個個以when I was young in the mountain引出的平淡的生活場景,帶來的卻是那種令人難忘和尋味的歲月靜好。這本書是作者為懷念自己的祖父母及自己在山間的童年而寫的,從一開始讀就讓我想念起了自己的外婆。淡淡的哀傷啊!大包此刻只能讀懂文字卻尚無法讀到文字背后的深深情感,不過有的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