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對過去事實的記載。研究歷史,有什么用處呢?這個問題總會讓我想起呂思勉先生的一席話:“歷史雖是記事之書,我們之所探求,則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眾事的,事則只是一事。天下事既沒有兩件真正相同的,執(zhí)應付此事的方法,以應付彼事,自然要失敗。根據(jù)于包含眾事之理,以應付事實,就不至于此了?!蔽覀兂3Uf,“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要汲取從前的經(jīng)驗和教訓,我想也是這個道理。
關(guān)于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歷史,無需多言,是悲痛的,也是沉重的。它是國人不愿提及但難以忘卻的一段記憶。而《紙飛機》中,這段沉痛的記憶隨著金云一家的視角慢慢地鋪展開來。這本書雖是講史,但并不枯燥,從小孩子的視角去回憶“重慶大轟炸”事件。轟鳴的飛機,震耳的炮火,沉重的思念,美好的希望……都折疊成了紙飛機,伴隨著金云的成長。
這本書的附錄是《重慶大轟炸大事記》,記錄著日軍對重慶幾次轟炸的時間和傷亡人數(shù)。我看著這些傷亡人數(shù),腦海中回想起了文中出現(xiàn)的動聽的山歌。將這些冷冰冰的數(shù)字與有血有肉的人們聯(lián)系在一起,我?guī)锥冗煅?。我希望閱讀這本書的孩子能夠和小金云一起長大,要記得,歷史已經(jīng)寫成,但未來,由你們鑄就。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