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4-08-12 · 圖片4
《世界上最后一根塑料吸管》是一本倡導減少塑料吸管使用及零廢棄生活的非虛構(gòu)繪本。

從蘇美爾人用蘆葦做吸管說起,歷史中吸管經(jīng)歷了數(shù)次發(fā)明與改進——從天然植物莖、金屬制作、紙制吸管,到大量生產(chǎn)并廣泛使用的塑料吸管。

塑料吸管引致微塑料大量存在,對環(huán)境尤其是海洋環(huán)境產(chǎn)生破壞。由此,繪本開始進入如何減少塑料吸管使用。

世界上最后一根塑料吸管是期許,作者的態(tài)度并不激進,他們邀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說出這句話開始:“這是我使用的最后一根塑料吸管”

隨書還有兩個環(huán)保行動邀請小讀者做起來:一是挑戰(zhàn)“零廢棄”行動,一是設計一張公益海報。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

書評
象背上的小鎮(zhèn)
[加拿大]克里斯蒂娜·納多 著;卡米耶.波梅羅 繪 / 科學普及出版社
發(fā)現(xiàn)一本可以和西德尼.史密斯的《等爸爸回家》一起閱讀的童書:《象背上的小鎮(zhèn)》,也來自加拿大的紀實繪本。

后者將為前者提供豐富的背景信息,讓我們更加直白、真切感知礦工的境遇。

加拿大的賽特福德鎮(zhèn),原本是個村莊。一天,一位農(nóng)夫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塊帶有奇特白線的巖石,科學家鑒定為溫石棉。

外鄉(xiāng)人來這里買下了土地,成為礦主,農(nóng)夫們轉(zhuǎn)為礦工,一代又一代。

石棉帶來礦主的財富,如同象背的灰色廢石山,也讓小鎮(zhèn)居民的生活中充滿炮聲,而死亡常常毫無征兆地降臨,干咳則伴隨著男女老少……

白色...
書評
地球萬物清單
級堯姆·雷納德 / 海峽出版發(fā)行集團
《地球萬物清單》在圖鑒類書中是清新風格的,定價有些高,88元。非虛構(gòu)讀物定價整體偏高?。?br/>
信息量偏少。800種生物及非生物,大部分只有圖片和名字,

但我依然覺得,可以提供給孩子們看。原因是孩子喜歡這種小小的畫,也喜歡知道萬物的名字。孩子也不會有我們或許已有的密恐。

還有幾個匠心之處:
分類上是簡單、可愛,貼近幼童的:
地上世界
飛向高空
改造大地
浮在水上

最具吸引力的或許是提供了一些物(動物、花朵、鳥兒、飛機)詳盡結(jié)構(gòu)圖,標識部位名稱。但這張圖并不直接告訴孩子物的名...
書評
我是一只貓
[以] 加利亞·伯恩斯坦 著;孫淇 譯 / 花山文藝出版社
以色列繪本。

是哲思故事又是科學。

一只小貓自薦說自己是貓家族的,惹來一陣狂笑。獅子、獵豹、山獅、老虎這些巨獸都以各自的不同理由否定了它是貓族成員。不過,小貓的反問讓他們意識到他們有著不少共同點,而這些小貓都有。
書評
它們沒大腦, 但它們有智能
斯特凡諾·曼庫索、亞歷山德拉·維奧拉 / 新星出版社
讀這本書有強烈獲得新知的愉悅感。

讀了這本書,澆灌家里的蔦蘿會忍不住和它說下話。

植物是有智能的,他們的感覺不止五感,已發(fā)現(xiàn)的還有15種。
他們可以操控動物,包括人類。
他們和動物一樣,沒有無目的行為。
他們能認得自己的親戚,在生長時和平相處,但若是非同類,便是另一番模樣。
書評
那個男孩
[美]蓋瑞·伯森 著; 陳芳芳 譯 / 浙江教育出版社
#傳記

若是不想家中少年只讀些過于耳熟的名人傳記,蓋瑞.伯森80多歲時寫的《那個男孩》可以提供給TA。

這位大胡子,曾經(jīng)做過60多份職業(yè),以自己的經(jīng)歷來寫作的作家在《那個男孩》里補充了一些作品以外的記憶片段:5歲時幾百公里獨行;在姨媽家農(nóng)場的美妙夏天;父母重聚后無休止爭吵打斗;讓自己留下的原來是圖書館員一直的微笑,圖書館成了他心中的安全之地,他由此愛上閱讀和寫作。

讀過他作品的孩子們或許會有些聯(lián)想:最為知名的《手斧男孩》中布萊恩的生存技能可能來自于他無數(shù)次逃離醉酒父母,...
書評
魚 不存在
(美) 露露·米勒(Lulu Miller) 著 / 湖南文藝出版社
《魚不存在》,一本在美國本地非常暢銷的紀實作品。

一條線是哈佛建校校長大衛(wèi).斯塔爾.喬丹的一面、又一面,又一面。
一條線是作者露露.米勒自己的人生軌跡及自我剖析。
聯(lián)結(jié)兩條線的是露露.米勒的精神之困:面對世界的混亂無序,人生無意義、自己毫不重要,該怎么活下去。

她的一路追尋,在我讀來像是在看一部精心導演的懸疑人性小電影,對這位前哈佛校長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最終帶給露露.米勒不錯的答案。

若要說閱讀感受,讀這本書帶給我的不是愉悅,而是有些挑戰(zhàn):除了震驚于享有盛名的魚分類學家、前哈佛...
書評
童書創(chuàng)作實用指南
(英) 苔絲狄蒙娜·麥克卡農(nóng) 蘇·桑頓 雅 著 / 接力出版社
三位來自英國北威爾士藝術與設計學院的課程設計人撰寫的童書插畫與創(chuàng)作專業(yè)的入門教材。

讀這類書于我的收獲是了解創(chuàng)作者角度的思考,此外,這類書通常也有童書及市場的通識信息。

這本教材書包含了多個維度的主題:每個主題內(nèi)容看起來簡單,其實細究是要花時間的。因為,基本上都會有一份長書單(既有理論書也有童書)

略略遺憾的是宋佩老師的翻譯中,書名和人名大都對應的臺版的翻譯,我們讀起來需要轉(zhuǎn)換下。
書評
平克和賽伊
[美]派翠西亞·波拉蔻 著繪;周英 譯 /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波拉寇一直在講真實的故事,這本書我遇見就會再讀一次,并總是它推薦給孩子們,建議和一些講述戰(zhàn)爭、種族隔離主題的兒童小說搭配閱讀。

文字量接近一篇短篇小說,講述南北戰(zhàn)爭期間參戰(zhàn)的一個白人男孩和一名黑奴所經(jīng)歷的殘酷故事,而這位15歲的白人男孩是波拉寇的祖上。
書評
找個地方掛月亮
凱特·阿爾布斯 等 著;劉勇軍 譯 / 中信出版集團
可以歸類為歷史小說的《找個地方掛月亮》有太多字句讓我停下感嘆自己寫不出來這么好的。

屢屢被動人的體貼和溫柔籠罩,自小失去雙親又沒得到祖母用心照顧的三兄妹間的,圖書館管理員給予一直在尋找理想家人的他們的。

學到一句話,希望有機會能對某些孩子說:“只要你(們)愿意,我相信你(們)可以把月亮掛到天上去。

但,書里并不回避世事中的灰暗:開篇便是一場葬禮,而三個孩子覺得人們贊美的逝世祖母陌生不已;從倫敦被轉(zhuǎn)移到鄉(xiāng)村后,三個孩子在收養(yǎng)家庭里或遭遇惡意欺凌或被忽視;小鎮(zhèn)居民對丈夫為德...
書評
去找奶奶的那一天
大吳 著 / 接力出版社
大吳畫的人常沒有嘴,眼睛也只是兩個點。這種得讓人想象的形象塑造很適合講幻想故事或者人的內(nèi)在世界。

故事像是份童年記憶。一個小男孩獨自出門去探望病中的奶奶,這或許是他第一次獨自出門。有些害怕的他一路回想著奶奶和自己的故事來抵抗尾隨的巨蜥。鄉(xiāng)村的貓、鸛鳥、牛也是保護他的勇士……

大吳把圖文做了我偏愛的平衡,它們相互補充、添色。既展現(xiàn)了孩子的想象世界,又講了一份真實、動人的祖孫之情。

可以和林明子的《我一直一直朝前走》同讀的原創(chuàng)繪本。

ps:讀到“我幻想我再也沒有奶奶了”時...
世界上最后一根塑料吸管
作者:[美]迪伊·羅米托 著,[新加坡]陳姿月 繪,林莜竹 譯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學
出版時間:2024-06
小乙丁
小乙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