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 領悟自信價值的所在
——《天??!錯啦!》有感
作品作者:
《天?。″e啦!》
徐萃/文 姬炤華/圖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 2016年11月版
作品內(nèi)容:
《天啊!錯啦!》到底什么錯了呢?這是關于一只小兔子的故事。
小兔子遇到一條紅褲衩會發(fā)生什么?
哦,這是一頂帽子,小兔子指著戴在頭上的褲衩說。
大象說:這帽子真棒!
狐貍說:這帽子真漂亮!
公雞說:這帽子真迷人!
羚羊說:這帽子真酷!……
驢子拿出一本雜志,指著里面的模特告訴小兔子:喏!看清楚了!這不是帽子,是褲衩!
褲衩?小兔子取下帽子穿在身上,可是尾巴放在哪里呢?
動物朋友們看到都驚呼:天??!錯啦!
錯了?小兔子猶豫了,它到底是帽子還是褲衩?……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本書的靈感來自于《莊子·齊物論》“莊周夢蝶”的故事: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悠游自在,根本不知道自己原來是莊周。突然夢醒了,卻發(fā)現(xiàn)自己分明是莊周,而不是蝴蝶。那么,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
“莊周夢蝶”原文: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子·齊物論》)
書中無意要指出誰對誰錯,作者希望這本書給孩子帶來歡樂的同時,也能夠讓他們思考,世間沒有一樣東兩是一成不變的,對不同的人來說,只要適合自己就是對的。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啟蒙,就是使每一個人能夠獨立運用自己的理性”,而創(chuàng)造力正是來源于“能夠獨立運用自己的理性”。
把自己的思想依附在別人的大腦上,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是不可能有創(chuàng)造力的。然而在當下的社會中,我們從小就被各種各樣的聲音所淹沒,早已忘記了如何傾聽自己的聲音,運用自己的理性。為此,我們在畫面的框線之外安排了一個畫外音,畫外音總是和畫面里的動物們意見相左,那是故事講述者的聲音,在以往任何繪本書里,講述者都是人物命運的主宰,是書中的“權威”。如果孩子比較小,可以先看線框里面的故事,讀第二遍時再加入畫外音也不遲。我們可以問問孩子: “你認為那個聲音是誰?”相信孩子們會給出各種各樣有趣的答案。
作者簡介:
徐萃、姬炤華是一對不斷思考的人,恰好學習了繪畫,可以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的思想。他們從1997年開始為孩子創(chuàng)作童話和插畫,其中童話《青蛙與天鵝》獲2006年冰心文學獎,插畫作品《童話莊子》獲“臺灣讀書人2005年最佳重書”,并代表臺灣參加意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同時,他們還為大人創(chuàng)作漫畫。哲思漫畫多次在中國、比利時、德國、葡萄牙、波黑、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日本、韓國等地展出、獲獎以及被博物館等機構收藏。 創(chuàng)作之余,他們也是一對勤奮的圖畫書推廣人。畫家和作家的雙重身份賦予了他們獨特的視角,他們非常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更多的孩子和爸爸媽媽分享圖畫書的美好。 《天啊!錯啦!》是他們的第一本圖畫書,在美國和加拿大首次出版以來,獲得了讀者和專業(yè)人士的好評。
課程開始,老師通過和孩子們的聊天,結合實際生活,引出了一個思考——作為孩子,作為學生,我們在聆聽父母的教導,在聆聽老師的教導......
本節(jié)閱讀課,是結合部編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三篇文章——《坐井觀天》《寒號鳥》《我要的是葫蘆》,貫穿起了看待問題、思考問題、明辨是非的主題。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遇到問題,該聽誰的呢?
老師抓住繪本閱讀特點,從封面頁讀圖觀察畫面開始??鋸埖谋砬?,讓孩子們感受情緒的表達!通過閱讀的語氣,讓孩子們感受情緒的流轉!分角色誦讀,感受不同動物表達的神態(tài)、動作、語音、語氣!
由閱讀引發(fā)思考,我們的身邊,也有各種不同的聲音,以此感受小兔子的心情。通過畫面邊框的變化,預測故事的進展!
對比前后環(huán)襯——勇敢做自己最開心!
回歸單元教材:《坐井觀天》聽從建議,發(fā)現(xiàn)更廣闊天地,可以聽一聽;
《寒號鳥》聽從勸告,判斷對錯,保護自己;
《我要的是葫蘆》尊重科學規(guī)律......
閱讀交流環(huán)節(jié):該聽誰的?
老師通過歸類字詞的方式,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斷、自己的理由,歸類“該聽的”“不該聽的”“可聽可不聽的”事例。
聽:法律、科學、規(guī)則
可聽可不聽:煮著吃、經(jīng)驗、多穿點、不能玩游戲、筆是寫字的
不聽:————
生活中有太多的選擇,在尊重科學、尊重規(guī)律、尊重法律的前提下,有自己的判斷,做出合適的選擇。打破慣性思維,享受創(chuàng)意無限的樂趣。
幽默的書還隱含著一個道理:“物為何物并不重要, 物為己所用,方有意義?!?
《天啊!錯啦!》希望讓孩子們知道,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并同時學會尊重別人的選 擇。所以我們希望大家在和孩子們一起讀這本書的時候也遵循這個原則,就是允許孩子們說出自 己的意見,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去統(tǒng)一答案。在此之后的游戲其實也是遵循著這個原則 的。這個簡單的小故事,既有趣味性,又發(fā)人深思。小兔子就是那淘氣可愛的孩子,那頭驢則是 大人的代表,孩子在探索這個未知世界的過程中,很多的天性被大人扼殺掉了。中國孩子的創(chuàng)造 力、想象力比較遜色,與我們的教育方式有著很直接的關系。我們給孩子制定了很多的條條框 框,“你不能這么做,應該......”;我們對孩子呵護過度,“你不敢這么做,不然......”噢!孩子 的思想和行為越來越受局限,越來越小心翼翼,一個天才就被毀掉了!作為家長,我們在孩子成 長的過程中能不能選擇性的說一些“不能、不敢、不要、不許......”這樣的話呢?請給孩子無限的 空間吧。
通過可愛的動物,搞笑的說法,讓孩子們增加自信,驢子像人類中的大人一樣,經(jīng)常強行或 者把死板的東西壓在孩子們身上。而孩子像兔子一樣,在疑惑,思考,和更多同伴的討論中得出 自己的想法,這個繪本用了不一樣的方式讓孩子領悟到自信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