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著)馬丁·韋德爾(Martin Waddell)
1941年出生于北愛爾蘭的貝爾費斯特,是知名愛爾蘭作家,作品曾多次獲得英國史馬提斯獎(The Smarties Book Prize)、凱特格林威大獎(The Kate Greenaway Medal)、鵝媽媽大獎等國際知名獎項。
2004 年獲得“國際安徒生文學大獎(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 for writing)”,這個終身成就獎肯定了韋德爾對兒童文學的貢獻。
韋德爾的作品目前已累積超過一百本,代表作有《小貓頭鷹》(Owl Babies)、《你睡不著嗎?》(Can’t You Sleep, Little Bear?)等經(jīng)典著作。
評審給他的贊辭是:這位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作者,有出眾的理解力,作品深具同情和溫暖。他以質(zhì)樸、天真無邪的小孩子的同理心的和尊重的態(tài)度為兒童寫作。
韋德爾的作品特色在孩子的情緒和互動反應上尤其能呈現(xiàn),微小卻飽滿的情感有著男性作者少見的母性細膩。而大人與小孩關(guān)系的處理也成為他作品的一個特色,除了大、小熊系列之外,還有《小貓頭鷹》里大小貓頭鷹的親子關(guān)系,及Roise's Babies、《月光》(A Kitten Called Moonlight)、《大?!罚˙ig Big Sea)里母女之間的對話等等。
(繪)派克·賓森于1956年出生,于翠爾希藝術(shù)學校奠定其基礎(chǔ)教育,隨后前往佛羅倫薩學習古典繪畫。他大部份的作品是人物插畫,曾經(jīng)為至少24位作家繪畫插圖,其中包括肯尼斯.格雷厄姆、羅德.達爾等人。
榮獲1984年鵝媽媽獎,這是給予在兒童書籍插圖最有前途新人的獎項;同年獲得國家藝術(shù)圖書館插圖獎。
他認為插畫家應該盡可能在插畫中加上視覺上的暗示,以及點點滴滴的訊息,就像照相一樣,才能引導讀者的想象力。他在繪畫之前做很多的準備工作,通常他先用筆和墨水畫出圖形,然后上色。他認為插圖畫得不好,可能產(chǎn)生相反的效果,他經(jīng)常引以為戒。因為畫錯的插圖足以毀滅一個人的夢想,不論文字敘述如何強而有力,畢竟圖像才能深入人心。
內(nèi)容介紹:
作者將貓頭鷹擬人化,并且利用淺白易懂的文句,透露出孩子在等待媽媽回家時的彷徨與憂心。文中數(shù)度提到了“貓頭鷹都很會想”,其實是在暗指人類社會中,孩子也是有想法的,尤其獨自在家時,是多么期待父母親的歸來呀!看似簡短、反復的童言童語,表達的意義卻如此深刻雋永,是一部真情自然流露的溫情作品!
丹寶閱讀年齡:2歲
2歲的丹寶突然有了嚴重的分離焦慮情緒,每天媽媽上班的時候都會抱著媽媽不讓媽媽去上班,睡覺起來如果沒有看見媽媽,就會傷心得大哭一場.正好那段時間丹寶剛剛認識了貓頭鷹,每天念叨著要看貓頭鷹,就買回了這本書和她一起讀.
每次讀到媽媽出去了那段,丹寶都會說:"媽媽呢?"
"媽媽上班去了,下班就回來了."這也是我每天和丹寶重復的話,丹寶對于這本書并不算特別熱愛,時不時拿出來講講,估計看見黑色的封面,心里有些抗拒,斷斷續(xù)續(xù),大概2個月后,丹寶不會再抱著我不讓媽媽上班去了.
可是我卻很想念那種被依戀的感覺.
在媽媽的印象中,貓頭鷹是一種很可怕的動物,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一些恐怖的場景中,但是在國外的作品中,卻有很多關(guān)于貓頭鷹的溫馨故事.
講述了一個溫馨的父女間的故事,準備以后讀給丹寶聽聽.
2013.01.28更新:
丹寶最近常常把"我要媽媽"這句話掛在嘴邊,和我給她讀這本書的時候模仿比比的語氣一模一樣,太可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