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這倆,從一出生開始,除了都是男孩兒,其他的基本上就事事相反。
出生的時候,哥哥不說哭聲震天吧,至少那小嗓門挺洪亮的,本來就黑,還一直哭,漲的臉通紅。弟弟白白的,哭了沒兩聲就沒動靜了。整個手術(shù)室里就聽到一個在哇哇哭,一個在被“啪啪”打腳底板。主刀大夫都忍不住問怎么了,負責(zé)清理娃的醫(yī)生一邊把娃帶過來一邊大笑:“小的這個不怎么哭,我怕嗆到。結(jié)果,就是一黑一白!”……看到娃的,都笑了,我家這兩個皺巴巴的“小老頭”就這么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里開始了一樣又不一祥的旅程。
剛出生的時候,倆娃一個六斤六兩,一個六斤四兩;個頭一個53cm一個51cm,基本都差不多,算是一樣吧。但是由于是異卵雙胎,所以慢慢地他倆長得基本沒啥像的了:一個頭大一個頭??;一個黑一個白;一個高一個矮,一個隨爸爸,一個隨媽媽……出門即使穿了一樣的衣服,還是有人會不確定地問一句“你家這倆差一歲?”??
吃東西,倆人口味差很多,但是都不喜歡吃水里的生物,比如魚啊,蝦啊,螃蟹啊,貝類啊……哪怕深海魚+重味混合,也絕對一口嘗出來吐掉。
性格呢,也是一個鋼鐵硬漢,一個溫柔敏感。不過,這可不耽誤兩人一起調(diào)皮搗蛋。一個人做不到的,兩個人一喊口號,破壞力翻倍。家里很少買那種大包裝袋的面粉,大概50斤?偶爾買了一次,一個不注意,這小哥倆就給造了。反正各個房間的地面都被鋪滿了,兩個小雪人還一本正經(jīng)地說:“我們在干活呢,別打擾我們!”
類似這種哥倆一起搞破壞的事兒,太多了。別看平時或打或吵,各玩各的,但搗亂是最能團結(jié)兩個人的!所以,我早早就做好了心理準(zhǔn)備,以后的學(xué)習(xí)輔導(dǎo)道阻且長??。但是事實證明,我還是太天真了。想帶娃學(xué)點啥,就基本沒有兩個人能安靜下來的時候。就算一個想學(xué),另一個玩得沒意思了,也會過來搗亂,然后倆人一起跑了。家里買的練習(xí)冊,2-3歲階段的,3-4歲時候做還是氣得我夠嗆,為了保命,果斷停了(到現(xiàn)在都沒做完)。
兩個人上幼兒園倒是適應(yīng)挺快,可以說都沒哭過。我們小班沒上,中班又因為疫情基本也沒上多長時間。僅有的這么點上學(xué)時間,兩個人都喜歡班上了最漂亮的那個小女生,可惜那個女孩子好像更喜歡和弟弟玩,有什么東西更喜歡跟弟弟一起玩。哥哥分享了好多零食連一張貼紙都沒得到,傷心之余,迅速轉(zhuǎn)換目標(biāo)跟另一個很愛笑的女生做好朋友了。
雖然不知道以后會怎樣,但現(xiàn)在看來,兩個娃互相做伴,挺好的。老人經(jīng)常說我,別買這么多書和玩具了,整得孩子天天在家玩不想出門。這鍋,書和玩具好像并不該背。他倆“大眼瞪小眼”,都能腦補出一場戲然后開始打鬧。出門也沒什么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干嘛不待家里呢?!
倆娃在學(xué)校的表現(xiàn)據(jù)說還是不錯的,于是放假期間,我又不死心地嘗試著開始自雞。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斗智斗勇,威逼利誘,還好也算是有了點眉目,具體過程就不說了,滿是辛酸淚,懂得都懂。
大概情況呢,比如數(shù)學(xué)計算,哥哥基本大概一講就能懂,做題準(zhǔn)確率挺高的。弟弟就難死了,分積木、數(shù)手指、擺小棍、畫數(shù)軸、撥計數(shù)器……各種方式輪番上陣,得到的還是一張?zhí)煺鏌o邪寫滿懵圈的臉。然而認字背詩的時候,情況又反過來了。弟弟聲情并茂,哥哥就“掰棒子”去了。??前段時間兩個人寫《四五快算》,會偷偷比較誰寫得多,還會互相“指導(dǎo)”,雖然教得不一定對,但是精神可嘉。當(dāng)然,“抄作業(yè)”的情況肯定也會有的,只能多加警醒咯。
所以啊,看那么多??娃,還不如多看看自家娃。這個道理雖然走了一些彎路才懂,幸好還不晚。兩個娃的日子雖然雞飛狗跳,但是偶爾的母慈子孝、兄友弟恭,還是挺不錯的。
亂七八糟地吐槽了半天,最后希望二娃家長能都能意識到自己的優(yōu)秀,畢竟咱快樂焦慮憂愁,啥啥都雙份的,能承擔(dān)這些,咱已經(jīng)很棒啦!革命尚未成功,咱們和娃的身心健康更重要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