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差生更容易成功?10個學校不想讓你知道的事實!

2017-4-14 23:54 轉載 · 圖片6

學??偸歉嬖V你,要好好學習考高分,將來才能出人頭地。然而學校沒告訴你的是,考C分的同學竟然比你更成功……

或許在以前年代,沒有那么多的學習資源,所以成績真的很重要。但是在現在這種先進、隨處都可以學習的環(huán)境里,成績就變得沒有那么重要了。所以,即使孩子讀書時成績并不優(yōu)異,也不要放棄,成績到底只是一張紙,把精力用在什么地方,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關鍵。

方向,永遠比努力更重要。

十八世紀末期,人們創(chuàng)辦學校的目的是教會人們如何去服從。當時正直工業(yè)時代的崛起,大型企業(yè)的工廠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正因如此,當時的教育體系存在的目的便是培養(yǎng)大批的服從命令、配合指揮,且從不質疑上級命令的好員工。而且那個時代已經有足夠多的學者和文人了。

我們現在依然在奉行的標準化考試體系正是由此應運而生。我們的教育體系本身變成了一個加工廠,而加工流程便是把所有的學生培養(yǎng)成標準化的人才,去適應社會需求的各種條條框框。如果學生考試不及格,他們就會被延后一學年再考一次。

盡管當今世界和十八世紀相比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教學體系確還是沿用了當時的構架。雖然大多數人都能上互聯網瀏覽信息并學習,但我們的國家每天還是有一萬多名教師在給學生上著一模一樣的課。

互聯網已經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如若你想學到什么東西,你無須再查閱百科全書了。你可以上維基百科,點開Youtube視頻網站,或者互聯網上其他無數個信息平臺去搜索相關內容。網上有數不盡的教學項目正在教授人們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有效掌握知識和技能。

當今世界正在快速向以創(chuàng)新為動能的創(chuàng)業(yè)型經濟轉型。根據預測,在2020年會有超過十億人在家工作。在未來的職場,不再會有那么多人只在一個公司上班,擔任著多重角色,而是會作為某方面的專業(yè)人才為多家公司服務。

心理學家羅伯特·基根(Robert Kegan)和麗莎·萊希(Lisa Lahey)在他們的作品《對改變的免疫》一書中提到了人類意識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書中說,一個具有“社會化思想”的人是依賴于他人的,在受到指揮的時候能很好地服從命令完成任務。他們行為是出于恐懼的一種反應,是建立在他們認為其他人希望他們做什么事之上的。

一個“社會化”的思想反應的是人意識發(fā)展的最低級階段,也正是在過去工業(yè)化社會的職場上獲得成功所需要具備的思維模式。但是基根和萊希在書中解釋到,當今世界已經不再需要只會一味服從命令的工廠工人了。相反,現代社會,每個機構和企業(yè),需要人們提升他們的意識發(fā)展到更高的層次。

相比“社會化”的思維,現代社會更需要能夠“自我主導”的人,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并且能夠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負責任。在這個意識發(fā)展階段的人們足夠相信自己,他們敢于犯錯誤,懂得采取主動,在學習中能夠自我主導。

簡單來說,在上個世紀中做一個追隨者便能讓你在工作中獲得不錯的成就,而現如今每個人都需要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首先是自我領導力,然后是在與他人合作的時候的共享領導力。

事實上,二十一世紀的世界需要藝術家、創(chuàng)意型人才、黑客創(chuàng)新者。我們已經不再需要無趣的學校生活或是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了。我們已經厭倦它了,已經受夠了。

而最妙的是——新時代的經濟環(huán)境也在呼喚這樣的人才。

在如此的大背景下,我們可以來探討為何考試獲得C的學生,在普遍情況下,未來會比獲得A和B的學生會更成功。

1、 他們質疑教學系統的合理性

C類學生從不輕易順從教育體系的一切,他們不服從工廠化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他們能看到這一模式的種種優(yōu)勢,但是他們不會崇拜和盲從我們的教育體系。他們能看清它的種種弊端。

此外,他們知道學習有很多種形式,不僅僅是教學體系提供給我們的那些模式,學習完全可以不依賴于體系發(fā)生。因此,對于C學生來說,傳統的學術只是學習的千萬種形式之一。

這些學生不怕挑戰(zhàn)固有現狀。盡管與眾不同有的時候會讓人很不舒服,但對于他們來說一直往錯誤的方向努力更讓人不舒服。

2、 他們不是唯命是從的追隨者

C類學生是獨立思考的人。他們不會盲目遵循任何的規(guī)則,總是會先質疑這些規(guī)則為何存在。與其讓他人告訴他們應該如何生活,C類學生總是有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在別人都順著他人所指的方向前進時,他們則會自己開辟道路。

3、 他們不會把精力浪費在討好上級上面

C類學生不會把大量精力和時間花費在給上級留下好的印象上面。他們會尊重并敬愛自己的老師,但他們從不盲目崇拜他們,服從他們的一切要求。他們不會把老師當作自己的成功守護神。他們不會過度依賴老師的推薦信或者漂亮的簡歷。他們知道,在當今世界,自己的作品才是實力的證明——放到網上所有人都能查看到。

4、 他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

諷刺的是,如果你過度沉迷于自己的好成績,你對自己的未來就太缺乏考量了??荚嚦煽兪荂的學生在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上更有策略。在他們的同學們都把大量精力花在如何在一個社會強行灌輸的衡量標準上表現良好時,C類學生則在追逐他們的夢想。他們不會等到放學后才開始過屬于自己的生活。

5、 他們對于成功有自己的定義

A類和B類學生需要從外界獲取安全感,這種安全感的形式就是“好的分數”。然而C類學生相信安全感只能由內而外地去感受。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對于他們來說,沒有什么外界的所謂成功的標準能夠與他們對自己的自我認知和自我接納相提并論——他們對成功有自己的定義。C類學生并不真正在乎大多數人都在追逐著什么,他們心里清楚自己的追求和目標。

6、 他們知道如何合理運用其他人的才能

在A類和B類學生努力地事事親力親為的時候,C類學生則在身邊匯聚了一群有各類才華的人們,他們是他的武器,能夠在必要時填補他自己的弱點和不足。正如亨利·福特(Henry Ford)一樣,C類學生敢于承認自己并不是萬事通。有一次,福特被人攻擊說自己不夠智慧。在回應一連串充滿攻擊性的問題時,他手指著問他問題的律師,回應道:

“我需要提醒你,在我的辦公桌上面有一排電動按鈕,只要按下對的按鈕,我就能夠召喚到我需要的人,在我對他們提出生意方面的問題時,這些人總是能夠給我滿意的回答,而我則已經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我的事業(yè)上了?,F在,您可否告訴我,在我擁有一群能隨時為我提供我所需要的所有知識、解答我所有疑問的人時,我為何還需要把頭腦浪費在理解和存儲這些知識本身上面呢?”

7、 他們更喜歡自我主要的學習方式

C類學生熱愛學習。但是他們更喜歡自己設計自己的學習方向——他們不希望別人來告訴他們如何思考。他們更喜歡自己去探索、去發(fā)掘、去學習那些自然而然吸引他們的東西。他們在學習上不會強求,反之,他們追逐自己喜愛的事物。

8、 他們并不是完美主義者

“如果你首次推出的產品沒有讓你羞愧無比,那么說明你推出的太晚了。”

——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

完成了比完美更好。C類學生能夠理解并遵循這一規(guī)則。他們把精力集中在結果上,集中在把事情做完上面。他們知道完美主義會導致拖延。他們更喜歡馬上動手大干一場,從錯誤中學習,從市場給他們的反饋中學習。

正因如此,很多成功的企業(yè)家在學生時代過得很不順利。他們深知,失敗是非常美妙的老師,盡管他們中很多人正因為在學生時代的“失敗”而被學校開除。

9、 他們從不盲目浪費時間

在《四小時的身體》(The 4-hour Body)一書中,蒂姆·菲利斯(Tim Ferriss)為讀者闡述了他稱作“最低有效量”(MED)——能夠引起理想產出的最小值——的概念。任何超過MED的都是一種浪費。

在煮開水時,標準氣壓環(huán)境中的MED是212華氏度(100攝氏度)。煮沸了就是煮沸了——煮到更高的溫度不會讓水的沸騰程度提高。如果在曬日光浴美黑時,你的皮膚需要15分鐘時間產生黑色素反應。那么超過十五分鐘便是多余的,只會引起皮膚曬傷,并且之后不得不暫停去海灘一段時間了。

C類學生非常理解這一點。他們的目標是學習,為任何其他多余的東西所做的努力都是一種浪費。把成績從A-提升到A所花的精力要遠遠高于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在學習上面的收獲,因此,這種行為往往是浪費精力的。C類學生不會在一件事情上花費過多的精力。他們做事有效率,有效果,且十分專注。

10、 他們是夢想家

在A類和B類學生專心聽著老師講下次考試的范圍時,C類學生早已把目光放到了窗外的朵朵白云和美麗風景中去了。他們已經完成了這堂課的MED內容。這樣高效做事的好處是,他們每天都能節(jié)約幾個小時的時間用來暢想自己心中的美好新世界。他們每天都充滿夢想,展望他們未來的人生中計劃完成的大事。他們的大腦總是在思考著更重要的問題。

你以為他們正在做隨堂筆記?錯。他們正在寫下自己的想法和計劃的細節(jié)。等回到家,他們會把家庭作業(yè)的MED完成,然后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和朋友在一起,或者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上面。

來源:融尚私塾


回應 舉報
贊2
收藏2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