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癥犯病中 幾次想要開始都沒有打開 這是要克服的修養(yǎng) 以下想到哪里寫到哪里
小g同學整體是很忙碌的,0704開始的游泳課,一周時間周一到周五的晚上排滿了,學校的集訓終于也在上周四結束了
家人有問是不是有實際的用途,我想了半天也沒回答出來。小g同學參加了兩次競賽暫時都沒有取得比賽成績,作為校隊老師的熱情的高漲的,小g同學也是跟著老師打了雞血的,幾次都保持著第一梯隊的節(jié)奏跟著進階、學習,為了這個項目放棄了校舞蹈隊(訓練時間沖突)。存在的不足:家里的配合輔導還是沒跟上的,小g同學在集訓項目上的輸入輸出都靠自己,在這個方面還是有提升空間的,只是確不是我擅長的領域。碎碎念:還是需要有肯定的浮板,幫助她樹立信心、突出成績、收獲喜悅,只是成功的畢竟都是少數,只能退而求其次對她說,感受比賽競賽精神,提升抗壓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也希望和初中物理有些許銜接
二升三是鉛筆到水筆的銜接,假期一周兩次課,目前上了2次,感覺已經銜接的不錯。硬筆老師還是將要求發(fā)揮到了極致,從筆的選擇到本子、字帖的選擇,雖然有諸多的不滿和無奈,真印證了有能力其他人也只有接受的份。三年級,可能還會再寫上一個學期,然后就看小g同學自己了要不要轉成毛筆。想當年是因為吵著要寫毛筆為契機,找了個有個性的老師寫硬筆,一路寫來,只能說碰巧班上很多寫的好的,不能算是獨占鰲頭,但作為我確實是滿意的,小g同學可能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吧,畢竟班上還是存在比較的,這代孩子確實不太容易。
暑假把書單歸還給孩子,讓她自己選擇自己想看的書籍。有了三年級的氛圍,班級開了每天閱讀、體育以及預習的打卡,每天都要打卡記錄閱讀書目和時長。小g同學就更加“肆無忌憚”的投入時間在看書上,目前總是感覺輸入是大于輸出的,主要輸出方面還沒有合適的契機,還沒有開始使用小練筆之類的(也在找合適的單元模塊)
有看其他媽媽分享二升三需要進行小練筆的收集整理工作,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想法和著手思路 還是空置著
聽的方面,還在繼續(xù)三國,這個版本應該是第二個版本的三國了,三國結束后可能計劃把花木蘭聽完。喜馬拉雅她會主動去聽,聽邁克狐 也積累了小小的知識
練琴還在敲敲打打下進行,莫名的每天練琴個人是覺得時間不夠,但是她卻得到老師的肯定、評測的分值之類的,也是很矛盾的。琴是枯燥的,每日的練習還是量變的積累,很擔心她被眼前的成績肯定所迷惑了,然后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我也是陷入迷茫的,不懂怎么做可以系統(tǒng)的引導她進行學習,細水長流的好。
牙齒、眼睛、體檢也在待辦事項中排隊著,需要再安排時間。
投屏的內容很多,想看的資源也很多,應該說很多事情都想做,就是每每感覺費媽 就會有點卻步,這是要反思和警醒的地方,一方面不想后面對孩子的付出多了有了過多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不想自己開始計較爸爸和媽媽的區(qū)別付出之類的問題,但是保持遠距離的關系確實對孩子的成長還是不好的,錯過了很多引導和陪伴的時間
上周生病一周,自己倒下了,然后陪伴時間受到影響。寫這段只是告訴下自己,為母則剛,還是要從本質開始加強自己的體質的,才有可能陪娃走更長的路
最近看到一句話,有點感觸“孩子的興趣面太廣,最終都不出彩,就成為了一切的陪跑”。還沒想的很明白,一方面覺得陪跑也是需要能力的,陪跑也是有人的,主要也是做成什么樣才能是出類拔萃的,這樣的孩子畢竟都是少數的;另一方面,怎么判斷什么才是孩子喜歡又很擅長的呢,孩子喜歡的很多,興趣面很廣泛,但是怎么判斷是擅長或者有天賦的呢,畢竟都是平凡的孩子。回到平凡這個話題,現在孩子們的本領恐慌感覺不比大人們少,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下也存在比較。是矛盾的,其實也希望能有愉快的童年,只是我們認為的愉快是不是孩子們想要的愉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