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讀者第一次知道田村茂的名字,是通過繪本《螞蟻和西瓜》。
節(jié)選自《螞蟻和西瓜》
這是田村茂的繪本處女作,小小的螞蟻遇到龐大的西瓜,與田村茂的諸多作品都有同一個世界觀——當渺小遇到巨大的存在,螞蟻是否真的渺小,巨大的西瓜又是否真的不可征服?
田村茂,1949年生于日本東京。畢業(yè)于桑原設計研究所。主要作品有暢銷書《螞蟻和西瓜》等。其繪本、漫畫及動畫作品曾榮獲以下獎項:
①產(chǎn)經(jīng)兒童出版文化獎大獎
②小學館繪畫獎
③蒙特勒國際電影節(jié)特別獎
④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節(jié)動畫大獎
⑤大藤信郎獎
田村茂早期的系列動畫《一顆千變?nèi)f化的行星》,以及獲獎動畫電影《鯨的魚躍》都是在他的基礎世界觀——一顆想象與現(xiàn)實共生的行星Phantasmangoria——中發(fā)生的。
截取自B站動畫片《一顆千變?nèi)f化的行星》
《用邏輯力撬動地球》則是田村茂以這顆行星為基礎創(chuàng)作的繪本故事。
在行星上,外在環(huán)境遠遠大于人的存在,田村茂在行星的世界中,延續(xù)了這種渺小存在與巨大外在世界的對比,這其中也蘊含了一種繪本的創(chuàng)作原型——“生態(tài)箱”。
選自《用邏輯力撬動地球·錯亂的圖形世界》
繪本原型“生態(tài)箱
小小的螞蟻,背后是一個龐大的分工明確的蟻穴,在《螞蟻和西瓜》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直觀的螞蟻生態(tài)箱。
“生態(tài)箱”是許多日本繪本的原型,生態(tài)箱是指日本小學生在自由研究課上,觀察、飼養(yǎng)螞蟻用的透明盒子,在透明的生態(tài)箱中填滿土,可以最直觀地觀察蟻穴的切面,以及螞蟻的活動。
在日本繪本中,有許多以渺小的生物(如兔子、老鼠等)為主角,放大它們最細微的生活的作品,這種為最細微的世界賦予最豐富的的細節(jié)的創(chuàng)作方式,形成了繪本中的“生態(tài)箱”原型。
截取自B站動畫片《一顆千變?nèi)f化的行星》
《螞蟻和西瓜》中,螞蟻的世界有分工,有阡陌交通,小小的房間是分門別類的倉庫,螞蟻們發(fā)明了種種機械工具,讀者可以看到螞蟻的世界和人類世界一樣,在我們的腳下,在被我們忽略的角落,有無數(shù)個微型的世界像齒輪一樣精確運轉。
選自《螞蟻和西瓜》
不只是《螞蟻和西瓜》,我們可以在田村茂的多部作品中看到“生態(tài)箱”式的畫面,“生態(tài)箱”是田村茂作品世界觀的基礎。
通過顯微鏡式的觀察視角,田村茂引導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多小的生物都鑲嵌在小小的微觀生態(tài)中,一粒砂石也像一顆千變?nèi)f化的行星。
截取自B站動畫片《一顆千變?nèi)f化的行星》
在田村茂的系列動畫《一顆千變?nèi)f化的行星》中,每個短篇故事的開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生態(tài)箱”原型,畫面展示了整個行星的全貌,而每個故事只發(fā)生在星球一隅,每一個螺絲釘一樣的小角色的家中。
截取自B站動畫片《一顆千變?nèi)f化的行星》
故事中每個角色、每個形象的生命對整個星球的影響微乎其微,就像這顆星球上的螞蟻。然而透過故事的鏡頭,觀眾會發(fā)現(xiàn),每個“螞蟻”都有自己的追求。
截取自B站動畫片《一顆千變?nèi)f化的行星》
在《用邏輯力撬動地球》這部以這顆千變?nèi)f化的行星為基礎世界觀的繪本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星球上最有活力的幾只“螞蟻”——博士、機器人、黑貓和一只小老鼠。
選自《用邏輯力撬動地球·錯亂的圖形世界》
在行星上,人的存在非常渺小。突如其來的龍卷風、南下的冰雪怪、爆發(fā)的鐵絲細菌隨時可以左右人們的生活,仿佛洪水灌進蟻穴,而博士從來都是一只有辦法的“螞蟻”,他總會用自己發(fā)明的各種工具以及科學的奇思妙想,將顛倒混亂的生活恢復原狀。
選自《用邏輯力撬動地球·錯亂的圖形世界》
在行星上,博士永遠住在他的研究室里。每天早上享用咖啡和甜甜圈,生活有時會被他自己發(fā)明的機器打亂,面包圈變成方形、貓咪變成鐵絲貓,我們看到行星上每天發(fā)生的最奇妙的事。
而當故事結束,一切恢復原狀時,行星還是如常運轉,博士的每天非日常只是這個行星上最平常的一天。
選自《用邏輯力撬動地球·失重的太空之旅》
鏡頭的切換——視角的切換
除了用“生態(tài)箱”來構建基礎世界觀,田村茂還精通鏡頭的語言,他的動畫、繪本中文字很少,卻因為精妙的運鏡、分鏡展示出豐富的內(nèi)涵。
截取自B站動畫片《銀河之魚》
觀看田村茂動畫,會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鏡頭感極強,中景、遠景、近景的切換帶來一次次驚奇。
截取自B站動畫片《鯨的魚躍》
在獲獎動畫電影《鯨的魚躍》中田村茂鏡頭的藝術在3D輔助技術的烘托下達到了極致,翠綠的玻璃海面因鯨魚一躍而涌起的波瀾,讓觀眾享受了在360度環(huán)形視覺盛宴。
截取自B站動畫片《鯨的魚躍》
在動畫作品中,田村茂多使用廣角鏡頭,從遠處觀察星球的土地上,鏡頭從最大的星球一步步推進,我們可以看到星球上的一切離我們越來越近,米粒大小的人在忙上忙下,人的一生轉瞬即逝,環(huán)境卻幾乎沒有變化。
人的渺小與自然環(huán)境、星球、宇宙的廣袤形成對比,千變?nèi)f化的行星散發(fā)著孤獨與虛無的超現(xiàn)實主義光芒。
截取自B站動畫片《銀河之魚》
而在繪本作品中,田村茂往往采用聚焦敘述故事,使繪本故事充滿活力,同時在故事中用翻頁、漫畫式的分鏡進行視角轉換,在繪本中埋下“包袱”。
選自《用邏輯力撬動地球·爆炸的鐵絲細菌》
比如《螞蟻和西瓜》中,在這頁的一格中一只小螞蟻踏上了西瓜。
下一頁鏡頭馬上拉遠,我們才知道,無數(shù)只螞蟻已經(jīng)在使用工具開鑿一整個西瓜了,上頁看到的只是其中之一。
選自《螞蟻和西瓜》
可以說,對田村茂來說,世界絕不僅存在于鏡頭之中,鏡頭之外的世界才是他想象力的源頭。每當他切換視角,讀者都會發(fā)現(xiàn),原來田村茂腦中構建了一個遠超出我們想象的世界。
在《用邏輯力撬動地球中》,故事主要圍繞主人公博士和機器人每天的生活,外界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直接反映在星球居民每天的生活上,重力改變、冰雪怪來襲、突然感染的鐵絲細菌。
選自《用邏輯力撬動地球·爆炸的鐵絲細菌》
當故事的主角一步步探索每件怪事的源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生活在一個這樣豐富而廣袤的世界中,北方是雪人的世界,行星之外仍存在著無垠的宇宙。
選自《用邏輯力撬動地球·打敗冰雪怪的透鏡》
動畫《一顆千變?nèi)f化的行星》中星球上各個地區(qū)獨有的產(chǎn)物,在繪本故事中相逢碰撞,產(chǎn)生了奇思妙想的科學火花。
對看過動畫的讀者來說,《邏輯力》是大世界中的小故事,可以看到每件小事帶來無限趣味。
選自《用邏輯力撬動地球·錯亂的圖形世界》
對新讀者來說,《邏輯力》是從一個點的事件,擴展到一個面,一個立體星球的運轉。當視角隨著田村茂變化時會發(fā)現(xiàn)黑白方塊其實是一只奶牛,分散的樓房拼接在一起竟是一艘飛船。
選自《用邏輯力撬動地球·失重的太空之旅》
如果說田村茂動畫的鏡頭藝術是靜謐、優(yōu)美的,那么在繪本他的鏡頭感則有活潑、外向的氣質(zhì),讓人不知不覺想跟隨故事的主人公,用他們的眼睛觀察這顆千變?nèi)f化的行星。
來自田村茂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