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啾媽
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啾媽童書會
炎炎夏日,西瓜最配!今天和大家分享深受孩子們喜愛的《螞蟻和西瓜》,這篇精讀我寫好后私藏了很久,沒舍得發(fā)出來,今天作為夏日福利送給大家!
看完就會知道簡單的故事可不簡單哦!它可以帶給我們:科學、藝術啟蒙,專注力、想象力培養(yǎng),甚至還有育兒啟示……
繪本簡介
[日]田村茂 文/圖
蒲蒲蘭譯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
適讀年齡:2歲以上
《螞蟻和西瓜》講述了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故事:一個夏天的下午,有四只螞蟻,發(fā)現(xiàn)了一塊大西瓜,他們去叫來同伴一起搬西瓜,為了搬西瓜,他們想了很多辦法,最終他們把西瓜搬回了家,肚子也吃得圓滾滾的,還把西瓜皮當滑滑梯痛痛快快地玩了起來。
就是這么一個看似非常簡單,也沒幾個文字的故事卻深受孩子的熱愛,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樂趣,成為孩子們一看再看的書。
圖文精講
封面非常吸引孩子,不過一定記得要把封底也展開來看看,連在一起是一幅完整的圖。后面你會發(fā)現(xiàn),封面封底的圖是選取了內頁中的一張圖。這張圖有著非常多的有趣的細節(jié)。我們等翻到內頁時再講。
環(huán)襯里,我們看到許多螞蟻用力奔跑的樣子,腳底下還有影子。
螞蟻為什么要快速跑呢?他們要去做什么?
這其實是給故事留下第一個懸念。
扉頁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家人在野餐,吃著西瓜。
這到底會是個什么故事呢?這里畫著一家人吃西瓜是什么意思呢?
螞蟻和西瓜的故事,首先要有一塊西瓜,扉頁正是交代了西瓜的來源,所以,故事是從這里開始的。
正文的第一頁,一整個跨頁,首先沖擊我們視線的就是一塊很大很大的西瓜,這是螞蟻們發(fā)現(xiàn)了西瓜的場景。右下角我們看到野餐的一家人離開的背影。故事是延續(xù)扉頁的內容的。
這一頁有幾個細節(jié)可以和孩子互動:
(1) 哪來這么大一塊西瓜!
有心的孩子就會指著右下角的人說:是他們留下來的。
(2)這塊西瓜怎么比人還大?人為什么這么小,和螞蟻一般???
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層次和接受狀況,可以討論視角和比例的話題。
(3)螞蟻邊上的小短線是什么?
對年齡稍大的孩子可以講講繪畫中輔助線的作用。繪畫中可以通過輔助線來表示動作、聲音等等內容,讓靜態(tài)的畫面活潑生動起來。你可以讓孩子看去掉這些小線條和加上這些小線條,圖畫給人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繪本是藝術啟蒙很好的教材)
(4)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一只螞蟻與眾不同?
這里有一只戴帽子的螞蟻,這只螞蟻在整個故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5)西瓜下面黑乎乎的一團是什么?
本書中的影子是一個重要的信息。具體后面再講。
這一頁用四格小畫來串聯(lián)螞蟻搬西瓜的動作,非常有動感。
在與孩子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一起學習螞蟻的動作,配上聲音,把螞蟻搬西瓜的場景玩出來。
復雜的螞蟻洞,內容非常豐富,光這一張圖就夠孩子看很久了。
這一頁可以鍛煉孩子的觀察力,孩子在仔細觀察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每個房間都有專門的用途,用來放置不同的東西,也可以發(fā)現(xiàn)螞蟻們各自在做著各種不同的事情。
這里還有兩個科學知識:
(1)放大鏡的聚焦原理。
仔細觀察螞蟻的廚房有什么特點,他們是怎么生火做飯的。
(2)用樹葉種植蘑菇
樹葉和蘑菇的生長有什么關系,可以更深入地去了解。
前一頁,螞蟻們人肉搬西瓜,西瓜沒搬動,這里聰明的螞蟻又想出了好辦法。
這里又有一個物理知識:杠桿原理。
螞蟻們想出了什么辦法?這樣的辦法搬西瓜會變得更容易嗎?不妨和孩子一起去實踐一下。
這張就是封面圖,表現(xiàn)了螞蟻搬西瓜的熱鬧場景。
這一張圖也可以鍛煉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孩子仔細讀圖,可以發(fā)現(xiàn)圖畫里有很多有趣的情節(jié)。
比如:有一只螞蟻在睡覺,有一只螞蟻在唱歌,有一只螞蟻差點從西瓜上掉下來,有一只螞蟻的頭上被一塊西瓜砸中了,是誰把這塊西瓜弄掉下來的……
不要急于提問,先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也可以玩“找一找”的游戲,比如:好像有只螞蟻睡著了,你能找到它在哪嗎?
觀察影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從影子變長,可以看出螞蟻們搬西瓜真是搬了不少時間。
這里又是一個科學知識:影子的長短和時間的關系。
可以和孩子去做影子游戲,讓孩子懂得用影子來辨別時間。
這是裝滿西瓜的螞蟻洞。
這里也可以跟孩子互動:
(1)你還記得這個房間裝西瓜前的樣子嗎?
引導孩子前后做對比,也能考驗孩子的記憶力。
(2)有兩只螞蟻掄著錘子在干嘛?
可能是螞蟻洞不夠用了,又在鑿新的房間了吧。
針對第一次看故事的孩子,可以問問孩子:螞蟻們想把西瓜皮也搬回去,它們想搬回去干啥?
鼓勵孩子大膽想象,說出西瓜皮的N種作用。
這一張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了。孩子對滑滑梯天生沒有抵抗力,看到這個場景會非常開心。這里就讓孩子大膽去發(fā)揮吧!
螞蟻和西瓜的故事似乎結束了,可是最后一頁,這只戴帽子的螞蟻又要去干嘛了呢?
這里可以提示兩個互動點:
(1)故事創(chuàng)編。
這只螞蟻又要去干嘛?是要去找食物嗎?那下一次它會找到什么食物呢?它們會用什么辦法搬食物呢?
一個新的故事又開始了,和孩子一起去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編屬于你們自己的故事吧!
(2)又一個科學知識:
啾啾告訴我,書中戴帽子的這只螞蟻是工蟻,工蟻負責找食物和其他勞動。另外還有兵蟻,他們是守螞蟻洞的。我去查了一下果然如此!對這些感興趣的孩子,還可以去了解更多有關螞蟻的知識。
互動拓展
這本繪本文字很少,可是圖畫內容很豐富,孩子們光看圖畫也完全能看懂故事。第一次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封面到封底,跟隨圖畫閱讀完整的故事,感受故事本身的趣味性;
由于圖畫里藏著很多的細節(jié)以及彩蛋,再接下來一次又一次的閱讀中,我們可以仔細讀圖,去發(fā)現(xiàn)圖畫里的秘密,或者就某一張圖進行討論和拓展。這是一本非常適合親子互動的繪本,也非常能夠鍛煉孩子的專注力和觀察力。
(1)玩“找一找”的游戲,鍛煉孩子的專注力和觀察力。
豐富的畫面里有很多細節(jié),我們可以選取一幅畫面進行深入細致地觀察和討論;
從第一頁發(fā)現(xiàn)戴帽子的螞蟻為鋪墊,后面幾乎每一頁都會有這只螞蟻,可以讓孩子玩“找螞蟻”的游戲,從每一幅畫面里找出這只與眾不同的螞蟻,從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這只螞蟻在故事中的地位。
(2)知識拓展
根據(jù)孩子的年齡情況和知識背景,通過實驗的方式讓孩子在玩中學習知識,比如放大鏡聚焦原理、杠桿原理、螞蟻的種類等等。
(3)音樂游戲拓展
學唱一首兒歌《螞蟻搬豆》,還可以根據(jù)歌詞內容表演出螞蟻搬豆的場景。
(4)生活拓展
和孩子一起去看一次真正的螞蟻搬食物吧!
共讀提示
這本繪本的圖畫很有趣,很多畫面都有很多的發(fā)現(xiàn)和延申,但是建議第一次看一本具有完整故事情節(jié)的繪本的時候,盡量不要破壞故事的完整性,不要不停地打斷,也不要想著一次性把畫面讀透。對于一個每天都在學習著的孩子尤其是3歲以上的孩子,他們可以通過完整的故事去學習到一些前后因果的邏輯關系,無形中是對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一本喜歡的繪本孩子肯定會反復閱讀,在后續(xù)一次又一次的閱讀中,孩子們會去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東西,獲取越來越多的信息,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這對孩子來講也是一種樂趣。
育兒啟示
如何學習螞蟻精神?
好的故事不說教,在這本繪本里,孩子看到的是螞蟻開開心心搬西瓜、吃西瓜和玩耍的過程,而家長可能就會get到一些別的點:比如螞蟻們的團結協(xié)作,聰明智慧,積極樂觀、遇到困難不放棄,勇于解決問題、甚至不浪費等等。如果想要把這些“大道理”灌輸給孩子,建議家長注意方式方法。
1、講故事的過程中自然總結提煉。
例1:螞蟻們搬不動西瓜時,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
忌:哎呀,你看螞蟻搬不動西瓜,它有沒有放棄啊,沒有吧,它想了很多辦法才終于成功的,所以你要向螞蟻學習,不要動不動就放棄。(破壞故事的趣味性)
宜:(自然插入)螞蟻們真是勇敢,真的好能想辦法呀!
例2:復雜的螞蟻洞,顯示出螞蟻們的聰明能干。
忌:你看螞蟻多勤勞,懂得給房間整理歸類,你看看你,玩具總是堆得亂七八糟,想玩的時候都找不到。
宜:想不到小小的螞蟻還這么能干,特別擅長收納整理,我覺得我都得向螞蟻學習,你要不要加入進來,一起學習?
2、在生活中自然引入繪本內容。
例1:當孩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困難。
忌:就這么點困難就放棄了嗎?螞蟻那么小,也會想辦法把那么大的西瓜搬走。
宜:這還真是個問題,不如我們學學螞蟻來想個辦法吧!
例2:需要孩子幫助,引導孩子團結協(xié)作。
忌:你也要像螞蟻一樣懂得和別人團結協(xié)作了,所以,請你現(xiàn)在來幫我一下吧。
宜:我覺得我就是一只孤身作戰(zhàn)的螞蟻,有必要找伙伴來幫幫我了,所以,我現(xiàn)在需要你的幫助。
更多干貨,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啾媽童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