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兒吐吐》繪本主要講述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小豬“胖臉兒”吃起東西來總是又快又多,這一次,他把木瓜吃的一干二凈,連半粒子兒也沒吐出來。吞下子兒會怎么樣呢?繪本生動地描繪了胖臉兒對“吞子兒”后的一系列的心理變化,讀的過程中會讓你捧腹大笑,但從中也讓你受啟發(fā)。
繪本作者:李瑾倫
1965年生于臺灣臺北。1988年畢業(yè)于臺灣世新大學,1988年獲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插圖碩士?,F與先生和家里的七只狗、一只貓定居臺灣高雄。作品有《驚喜》《子兒,吐吐》《一位溫柔、善良、有錢的太太和她的100只狗》《動物醫(yī)院39號》等。本書曾獲臺灣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chuàng)作佳作及首獎,已出版有韓文及日文版。
我們吃的水果里有子兒,蔬菜里也有子兒,子兒吃到肚子里,對于成人都不能稱之為一件事,但是對于認知懵懂期的孩子,卻是天大的事。
你是否曾經就和故事中的小豬胖臉兒一樣,吃進去了木瓜子兒,由于大人的玩笑話憂慮了大半天。你是否和寶貝隨便開玩笑的習慣嗎?你想過你的“好玩”,“不經意”會帶給寶貝怎樣的傷害嗎?
具體看以下繪本內容解析:
封面
一只小豬,臉兒胖胖,他手托腮好像在思考,旁邊的小豬在吃木瓜。
陪孩子讀的時候可以問孩子:這只小豬在干什么呢?他在思考什么呢?這本繪本會講述什么內容呢?你猜猜看。讓孩子去思考,讓孩子說出來,提高他的想象力。即使孩子說不知道,我們也可以繼續(xù)鼓勵ta:嗯,我們一起看看這桌子,有一只小豬在吃木瓜,木瓜子兒吐在桌上,這只臉兒胖胖的小豬,他桌子上都沒有東西,為什么呢?它是吃完木瓜呢?還是還沒吃呢?那子兒呢?你猜猜?(等孩子回答完),然后再跟孩子說:嗯,我們一起來讀這個故事,看看這是什么故事。
扉頁
這圖片里有不同的子兒,你都能認出這些子兒嗎?
這時可以問孩子:這些都是什么子兒人,我陪我女兒讀的時候,她很認真地指著每一種子兒問我:媽媽,這是什么子兒?。空f實話,里面這些籽很多我也不認識,經女兒一說,我跟她說實話:寶貝,這些子兒媽媽有些不認得,待會兒我去查查,明天我們再讀這本繪本的時候我再跟你說。
正文
看這張圖,還沒開始讀的時候可以提問孩子:有一只小豬,長得很特別,我們一起來找找是哪只?這只為什么長得特別呢?猜猜他為什么長這么胖呢?
圖片內容:
每一次,不管胖臉兒
站在哪里,他都是第一只被認出來的豬因為,他的臉——胖得比誰都胖!
胖臉兒平常很安靜,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吃吧,吃吧!”
他吃起東西,總是又快又多。
這張圖,這應該是在幼兒園里,小豬們在一起吃木瓜。其他小豬們都在吃木瓜,唯獨有一只小豬,臉胖胖在托腮思考。
圖片內容:
吃吧,吃吧!”胖臉兒今天又是第一只吃完木瓜的豬。
第一個吃完,沒什么好奇怪的,奇怪的是,他桌上竟然沒有半粒吐出來的子兒。
“子兒呢?”其他的豬問他。
“什么子兒?我沒有看到什么子兒呀!”胖臉兒說。他把木瓜吃得一千二凈,桌子上什么也沒留下。
這時可以引導孩子看胖臉兒的神情,好像很無所謂的樣子。陪孩子讀繪本的過程要注意觀察繪本中主人公的情緒變化,因為這對故事的走向起著一個很重要的指示作用。
圖片文字內容:“就算有子兒,吞下幾粒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胖臉兒想。
沒想到大家都緊張了起來。
“吃子兒了,怎么辦……怎么樣,會死掉!”“真的嗎?真的嗎?”子兒埋到土里會發(fā)芽,那么把子兒吃進肚子里就和埋到土里一樣。
可以看出胖臉兒聽到同伴們的議論后有點震驚有點緊張了。
小豬們議論紛紛完之后有一只小豬確定地說:會長樹!因為子兒埋到土里會發(fā)芽,那么把子兒吞進肚子里和埋到土里當然也一樣啰。大家認為這應該是最正常的答案了。
我們看到胖臉兒坐在地上,臉都白了,想象著自己頭上長樹的樣子,然后抽抽搭搭地哭起來。
這張圖片中,其他小豬們幸災樂禍的樣子,而胖臉兒卻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比之前哭的更傷心了。
胖臉兒想到爸爸媽媽的反應,她們想象著胖臉兒長樹的樣子該是多么可愛呀!小鳥也幻想著能停在胖臉的樹上一定很威風吧。漸漸得不那么哭了。
胖臉兒想象自己長樹后可能遇到的好處,同時家人的肯定,讓胖臉兒頓時覺得做一棵會走路的樹也很不錯,不僅能乘涼,還能長出香甜的木瓜。胖臉兒開始變得樂觀起來。
這時,胖臉兒已經不哭了。他覺得長木瓜樹這件事根本不必害怕嘛!
“我得趕快回家,讓樹好好地長出來才行?!迸帜槂喝滩蛔】┛┛┑匦α似饋恚八麄兒芸炀蜁靼组L樹的快樂,說不定以后還會謝謝我呢!”
胖臉兒變得更加樂觀起來。
胖臉兒拼命地跑回家,他真的是樂壞了,“明天等著瞧吧!”胖臉兒想。他跑進廚房,喝下他所能喝的最多的水,然后飛快地鉆進被窩里乖乖地躺著。
滿心期待頭上長出木瓜樹的胖臉兒,怕樹長不直,連床都換頭睡呢!他所做的這一切,完全是為了樹好。
這時可以問孩子:胖臉兒為何睡覺時要換頭睡?同時引導孩子觀察胖臉兒的表情。
第二天,胖臉兒起得很早。
其實,他迷迷糊糊的根本沒睡好。
半夜,他好想知道木瓜樹長多高了,但又不敢用手去摸,怕這一摸,樹反而不長了。
天亮了,該可以了吧?
他緊張地用手很慢地、很慢地,往頭上摸——?
胖臉兒不信,再摸一遍——
..
沒有!
怎么會?!
這下子,一心想長樹的胖臉兒又想哭了!
我們可以看出胖臉兒變得失望了,由期待變成了失望。
頭沒事,這時肚子
反而咕嚕咕嚕地發(fā)脹。
沒長就是沒長啊,能怎么樣呢?
胖臉兒垂頭喪氣地
走到廁所便便去了。
坐在馬桶上的胖臉
兒,一心還是想著木瓜樹的事,他忍不住自言自語地安慰自己:“說不定明天才長啊,也沒聽誰說過一天就能長樹的冽!”
“哎喲!”胖臉兒大叫:“我的木瓜子怎么都在便便里呢?”
胖臉兒覺得,那些黑黑小圓粒兒的
木瓜子看起來還真好笑,他盯著它們瞧了好一會兒,終于狠下心,把它們一沖沖走了。
子兒都被沖掉了,樹當然也不會長哩!
胖臉兒搔搔腦袋,又自言自語起來:“也好,萬一長出來的木瓜不好吃,反而糟糕冽!”
我們看出胖臉兒的情緒從無奈到自我安慰、樂觀解脫。
胖臉兒大踏步地離開了。他把木瓜子兒一沖,沖走了忐忑,迎來了釋然。
繪本啟示:
胖臉兒貪吃木瓜把木瓜子兒吃進去,原來不小心吃了木瓜子兒是不會長樹的哦。我們可愛、憨厚的胖臉兒已經親身幫我們做了一個實驗了。當你誤食了子兒的時候,會不會也像當初的胖臉兒一樣感到很緊張呢?胖臉兒教了大家一個實實在在的好辦法,那就是凡事都往好處想。從胖臉兒吞子長樹這件事上,我們可以教孩子一個樂觀面對生活,凡事都往好處想,其實大人也是如此。
教育體會:孩子眼中無小事,玩笑不能隨便開。
一:把事實告訴孩子。同樣一件事,對有常識的大人而言是玩笑;對無經驗的孩子卻是災難。
我來自農村,是家里排行老二,我還有個姐姐,當時家族重男輕女,而且親戚們經常開玩笑跟我說你不是媽媽生的,你看你跟你爸爸媽媽都不像,是河邊撿來的。我曾經問我媽媽,我是河邊撿來的嗎?媽媽笑著說,是的。媽媽是那種任勞任怨的人,由于爸爸很想要兒子,所以家里曾經一度要把我送給其他人家,好在后面沒有送人。不過說實話,爸爸一度對我是嚴厲的,很少肯定過我,而爺爺更是如此,更是沒有正眼對我。所以我對爸爸的感情不是很好,體會不到來自父親的愛。對爺爺也沒有什么感情。我對“我不是爸媽親生的,爸媽要把我送人”曾經擔心了很長一段時間。雖然最后我沒有被送人,不過我曾經很不喜歡自己的家,曾經一度很想離開家遠遠的。
好在上大學后,我對這件事真的釋懷了。以生理學的角度,可以去正確的看待父母關于性知識的難以啟齒;
能體會父母的辛勞;
能看穿父親嚴厲外表下隱藏的深情;爺爺那么重男輕女的時代背景,
能理解母親那個年代任勞任怨、隱忍的愛的方式……
這些是成長的痛,是真實存在過的硬傷,雖然當時只是你的玩笑。
如果可以,請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盡可能客觀,清晰的表述。
二:父母的態(tài)度對孩子有巨大的影響。
胖臉兒在得知自己可能要長木瓜樹時,想到同學的時候,是同學的埋怨,幸災樂禍……但是在想到自己的父母時,看到的卻是父母對自己全然的接納。這是成長式父母教育帶給孩子的底氣。
我愛孩子,愛他本來的樣子,不是愛他“我刻意希望他成為的樣子”。讓孩子知道,無論我怎樣,父母都愛我。
科學的愛,不是溺愛,更不是縱容。
讓孩子活出自信,活的快樂!
曾經看到過一段感人的文字,大致意思是“孩子,當任何路都走不通的時候,請記得,還有回家的路可以走!”
我希望能修煉成那樣的母親,讓孩子想起時,能獲得溫暖和力量。
那么,吃水果時,香甜的誘惑,難免孩子們會大快朵頤。到底哪些水果的種子是可以吃的?哪些是不可以吃的?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所謂不能吃的種子,那多半就是有毒的,比如苦杏仁,苦桃仁,苦的櫻桃仁,薔薇科李屬的植物多半有帶毒的種子。
同時,蘋果屬的種子也有微量氰化物,不建議大家去啃開蘋果核來嚼。
哪些水果子兒能吃呢?一般來說,那些混雜在果肉里面的種子都能吃,西瓜子、西紅柿子、獼猴桃子、火龍果子兒、百香果子兒等等。
繪本拓展:
成熟的果實—子兒,可以孕育新的生命。
我們可以和寶貝一起動手,培育新生命,讓寶貝們見證這個神奇的過程。
準備好:
黃豆、一個碗、干凈的清水、透氣的紗布
首先:將黃豆用清水浸泡一個晚上,
第二:把黃豆放入碗中,用紗布覆蓋,保證黃豆中有水分,即紗布微微濕潤就好。
第三:放在溫暖的地方,
3-4天以后就會發(fā)出新芽。
一個嶄新的小生命就誕生了。
第四:埋進土壤,定期澆水施肥,辛勤的耕耘會換來豐收的果實。
體會生命的變化,體會勞動的快樂,體驗豐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