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年尾回想年頭,從未覺得哪一年如此漫長。原以為平常的一次澳門出行,竟成了今年最后一次出境。原先堅定的出國想法,從特朗普時期的失望變成了后疫情時代的疑慮。
本地的春季開學除了線下變線上,并沒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娃的學校學習情況給我的感覺是波瀾不驚。在家鞏固了一下英語閱讀,又做了一段時間七年級八年級的數(shù)學練習冊,對他來說有挑戰(zhàn),但并不排斥。娃看書的時間也多了許多,一方面突然發(fā)現(xiàn)了科幻小說的樂趣,把家里之前囤的兩年《科幻世界少年版》讀完,另一方面拿著幾本我認為過于技術的書看個沒完:
我是怎樣設計飛機的: 美國飛機設計師凱利·約翰遜自傳45人有 · 評價20(美)克拉倫斯·倫納德·凱利·約翰遜 (美)瑪吉·史密斯 著; 楊松 譯浙江教育出版社 / 2019-05
暑假開始,我的工作也繁忙起來。娃則奔波于奧數(shù)班,羽毛球課,游泳課,鋼琴課...其實上課時間不算長,但給人一種“充實”的錯覺。我沒有再像以往那樣設計安排每一天的任務,倒是總催著娃戶外活動。閑時給娃念文學史。娃的心思則圍繞著電路玩具,樂高,各種奇怪的實驗...暑假還不得不帶娃看了很多次牙,短短的兩個月就這樣走到了盡頭。
中途也試過幾次講PET,講語法,無奈我自己也沒有時間和精力繼續(xù)。所以到現(xiàn)在也只是開了個頭而已。
秋季學期,感覺娃明顯比以前更加social,也更加會明確表達出對大人安排的抗拒。他樂于在學校和同學討論游戲,討論各種小男孩的幻想世界。而我的出差帶來了一個副作用,他在長輩沒注意的情況下每周玩十幾個小時游戲,終于被我在查iPad使用記錄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我用密碼上了鎖以后,他又趁和娃爸視頻的時候偷偷上網(wǎng)查游戲攻略...
我心中知道,娃遲早會有這么一天。他生動豐富的幻想,容易癡迷的性格,與生俱來的有主見,加上當下游戲的設計機制,都會給他完美的沉迷游戲的機會。從自己和娃爸的經(jīng)歷,我也太清楚家里沒有抵御這種誘惑的基因。而九歲多的孩子,自控力遠未成熟。
恰逢學校開展1+x課后班,我給娃報上了籃球和科學實驗,這樣他每周有兩天要遲一個半小時回家,客觀上又減少了玩游戲的機會。
倘若游戲可以玩十幾個小時,說明娃平常的空余時間并不少。我卻遲遲沒有下決心回到安排各種學習任務的日子。娃的性格決定他一定不會讓自己無聊,他翻開了各種各樣的科普書,英文章節(jié)書...有時候加上點歷史書。這一年我們在英文上并未著力,不過每天早上都要聽一段錄音。Horrible Science的錄音特別難找,所以僅有的幾本,娃反復聽了多遍。
內(nèi)心深處,也許我是希望這樣自發(fā)探索的機會更多一些。畢竟哪怕不加任何學科任務,娃每天還得戶外一小時,練半小時鋼琴,周末有羽毛球,速寫,鋼琴,奧數(shù)班要上。無作業(yè)日得上一小時英語網(wǎng)課外加奧數(shù)作業(yè)...對于一二線城市的雞娃群體來說這也許只是低配。畢竟我知道他有太多同學早就開始了學而思三科報滿。走國際精英路線的家庭早早就開始了每天幾個小時的專業(yè)運動訓練...
娃又開始在草稿紙上天馬行空地瞎畫,甚至和同桌玩紙上打仗游戲。我雖想著,八成上課也在畫,卻未置一詞。
娃和我每天嘰嘰喳喳討論的都是游戲的各種設定,策略,我也不曾呵斥。
也許部分來說,這是在彌補我自己,童年被教育乖乖聽話,不要開小差,不要胡思亂想,禁止A, 禁止B, ...這些條條框框,把我變得陽奉陰違,一直活在想要滿足父母期待,又總想用突破框架來獲得自由的矛盾中。
也許比起成績的好壞,我更在意娃的內(nèi)心。也許這不過是溺愛,沒時間管的一種托辭。
而在狂熱的教育競爭中,又有多少空間,留給少年的肆意妄為呢?
2020的最后一周,娃爸幫娃復盤數(shù)學競賽,發(fā)現(xiàn)好幾道題是英文沒讀懂。
今年英語學習徘徊不前,欠下的債遲早要還。
無論有多少遺憾,這一年畢竟是要過去了。也許有時候,活著,就是一種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