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剛剛滿一歲,慢慢從嬰兒時期過度到幼兒時期。她還是小嬰兒時,我們對她的疼惜完全就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狀態(tài)。心理也不止一次次暗示:她還小,盡量什么都隨著她。
然而,這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一些“小毛病”出現(xiàn)在她身上了,比如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或是不抱她的時候,她就開始大哭,繼而歇斯底里地哭……然后,我媽受不了了,邊罵我邊一臉心疼地抱起小家伙,同時,也沒忘了回頭,用眼睛狠狠地剜我?guī)籽邸D茄凵褚迅嬖V我,“你這個當媽的非常不合格。”小姑娘在外婆抱起的那一瞬間立馬哭聲止住,梨花帶淚地抱緊外婆,那樣子讓人好氣又好笑。而我坐在一旁,冷靜地看著她由哭到笑的同時,心里也不由吃驚:“這個小屁孩,什么時候已學會了這招‘殺手锏’(這招已對我爸媽超級管用,百試不爽)?”起先,我心里還自我安慰,“這不過是小嬰孩習慣性的吵鬧模式,我們要愛她,要給她自由,給她空間和時間?!?/p>
可是,這幾天,她的這種“小毛病”越演越烈,甚至已經上升到吃飯、睡覺上面了。吃飯要哭,還必須要手里拿著玩具,而且還喜歡不停地丟玩具,指揮我們去撿。每次她含著一口飯,把手里玩具一丟,開始口齒不清地吐出一個字:“撿!”不管是我爸媽,還是我,都得屁顛屁顛地趕緊撿了給她,否則,一場新的哭鬧開始啟動。開始,我爸媽還一臉樂意,不停地撿給她,她更高興了,丟得也更積極了。時間一長,患有高血壓的二老也開始吃不消了,輪到我上陣來撿,撿著撿著,我也不樂意了。心里也開始尋思著,這小丫頭的壞毛病估計被我們慣出來了。
從兒童心理學來說,一歲的小朋友喜歡不停地拿東西,丟東西是一個正常的過程。因為這是他們手的敏感期,這個時期,他們會朝著外界的物體伸出自己稚嫩的小手,通過手與物的一種接觸,達到對外界的認知,并發(fā)展自我,發(fā)展自己的心靈。理論是沒錯的,可是小姑娘的這個敏感期因我們的“任其隨心所欲”而向著不好的趨勢發(fā)展,我開始不淡定了。從她的這些小舉動上,我還發(fā)現(xiàn)了小姑娘的專注力越來越差,一個新鮮的小玩具在她手里“鮮”不過三秒,立馬可以喜新厭舊,丟了,重新去找另一個玩具,而另一個玩具的命運也好不過第一個。我擔心,照這樣發(fā)展下去,專注力的缺失,會導致她今后學習困難,注意力難以集中。
其實,在很多時候,大人的過分干預,導致幼兒的原本秩序遭到了破壞。比如小姑娘七個月時,她很認真的玩著一個小物件兒的時候,我媽或我常常覺得她該吃奶了,該喝水了,或該換紙尿褲了等等自認為必須要完成的事由而打斷了小姑娘的專注,甚至有時候強行抱起她就走。這也就形成了幼兒與成人之間的沖突,處于支配地位地位的成人(我和我媽)對幼兒(小姑娘)的自發(fā)活動造成了干預、阻撓,必然對她的心理狀態(tài)造成了擾亂,因此也導致她本該建立起來的自我秩序失調。
如果長此以往,不重視的話,甚至會導致幼兒心理歧變。這也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認為的,“在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過程中,成人始終像‘一個擁有驚人力量的巨人站在邊上,等待著猛撲過去并把它壓垮。’”其實,我們真的沒有做到真正的了解小姑娘,不了解她的自然特性,不了解她本能的擁有一個積極的精神生活并能逐步完善激發(fā)起來。我們只是一味錯誤地認為只有通過成人(我們)的照顧和幫助,兒童才會被奇妙的激發(fā)起來。
我們忽略了從一出生起,小姑娘就是以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于我們的世界,特別是作為母親的我,總是一廂情愿的把她歸屬到我的世界里,迫切的想要讓她的生命與我融為一體。(自我辯解一下,有這樣的想法,大概是從懷孕開始,看到社會上太多關于兒童的負面消息,因此導致我心生恐懼感,想要對自己的孩子全方位的保護,所以也產生了一種所謂的“控制欲”。)
雖然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具體的實施開展,但我覺得首先第一步得讓小姑娘學會自己玩兒,學會“專注”。我開始跟我爸媽溝通我的想法,這一想法得到了我爸的積極響應,而我媽卻撇撇嘴,一臉不屑的樣子,她始終還是認為孩子太小,不宜過早進行這么“殘忍”的教育。昨晚,我向我爸媽宣布,今后禁止動不動就抱小姑娘,讓她養(yǎng)成壞脾氣,并有意識地訓練小姑娘的專注。
今早,沒有得到外公外婆溺愛的抱抱的小姑娘可謂是哭得千回百轉,站一會兒也要哭,坐一會兒也要哭,玩一下玩具也要哭,甚至看著自己的小手指也要抽泣幾秒,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雖然,我的靈魂已像千手觀音一樣向她伸出了無數(shù)次的手,但肉身未動。我必須狠下心腸,讓她學會自己玩兒,不能隨時隨地要抱著不停走動。因為她只有學會自己玩兒,才能學會專注。
我把她放到爬爬墊上面,只留了幾個玩具給她。她邊哭邊爬,玩具碰一下就扔了。最后,她爬到床頭柜前,哭聲止住了,她扶著床頭柜,蹲著,站起來,蹲著,站起來,反反復復,挺開心的樣子。我暗暗松了一口氣,至少現(xiàn)在,小姑娘開始嘗試著自己玩兒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至始至終,我更像是一個旁觀者,在旁邊默默觀察,只在她遇到“潛在的危險”時,施加援手。余外,我從不干預,她愛怎么玩兒就怎么玩兒。每次我爸媽要進來做什么,我都示意他們往后推一推,現(xiàn)在讓小姑娘學會“專注”比什么都重要。
這只是第一步,后面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和小姑娘一起努力,一起克服。這是我第一次當媽媽,也是小姑娘第一次當小孩,我們倆都沒有經驗,需要不斷地在彼此身上相互學習,才能共同成長。面對著小姑娘,我一次次提醒自己,“雖然不敢說要做一個最優(yōu)秀的媽媽,但是至少一定成為一個合格的媽媽。”為此,我開始不斷地努力著,學習著!
Ps.同時,哪位大神有更好的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的方式,請為我支個招,也可以一起探討探討,在此感謝!